“名义股东”不是真正的股东时,即使工商登记在册一般也不享有股东权利

2023-06-06 11:15发布

“名义股东”不是真正的股东时,即使工商登记在册一般也不享有股东权利

【典型案例】

王某、A公司与B公司、钱某、C公司、李某股权转让纠纷案

[案号]

(2008) 一中民初字第10828号

(2009)高民终字第516号

[案情]

C公司原股东为钱某和王某,其中钱某出资800万元,占80%股权;王某出资200万元,占20%股权。钱某系王某的女婿,王某并未向公司实际出 资,其名下出资均系钱某的出资,公司章程及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合同及各种文件上“王某”的签字均非王某本人签署。王某亦未在公司行使过任何股东权利及承担过任何股东义务。2007年3月9日,钱某、王某与B公司签订《转让协议》约定:钱某将其持有的C公司的31%的股权转让给B公司,王某将其持有的C公司的20%的股权转让给B公司,上述51%股权的股权转让款为510万元。此后,王某、钱某又将股权转让给他人,B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确认王某、钱某再次转让股权的行为无效。该案的一个焦点问题为王某是否是C公司的名义股东。二审法院最终在判决书中认定王某为名义股东,钱某是C公司的唯一股东。

[法院认为]

一审法院认为,王某并不实际具备C公司的股东资格,王某只是C公司的名义股东。本案中王某并未向C公司实际出资。从形式要件来看,签署公司章程反映出行为人成为股东的真实意思表示,其效力优于其他形式要件。C公司的一系列章程、变更文件及《转让协议》上“王某”的签名均非其本人所签,且王某从未参加过公司的任何经营决策活动,从未行使过任何股东权利,亦未参加公司分红。因此,王某只是C公司的名义股东,其并不具有C公司的股东资格。钱某对C公司的全部股权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王某对其名下拥有的C公司的股权无权进行处分,为无权处分人。

本案需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转让协议》是否有效。一审法院认为《转让协议》合法有效,理由如下:C公司在成立之时的实际股东只有钱某一人,只有钱某享有C公司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虽然《转让协议》上“王某”的签字并非王某本人所签,但由于钱某系C公司的唯一股东,其有权转让C公司的股权,而王某只是C公司的名义股东,其并无权对其名下拥有的C公司的股权进行处分。

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当予以维持。

[裁判结果]

一审法院依照《合同法》第44条、第52条第1款第(二)项,《公司法》第33条第3款之规定,判决:一、钱某与A公司签订的《出资转让协议书》中涉及转让C公司百分之五十一股权的部分无效;二、钱某、王某、A公司及C公司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协助B公司将C公司的股权变更为B公司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权,A公司占百分之十三的股权状态;三、驳回B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二审法院依法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裁判思路]

在一般情况下,股东资格的确认应根据工商登记文件记载的资料来确认,但是如果根据公司章程的签署、实际出资情况以及股东权利的实际行使等事实可以作出相反认定的除外。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确认,应当根据出资数额、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出资证明书、工商登记等多种因素综合审查确定,其中签署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工商登记是确认股东资格的形式要件,出资是确认股东资格的实质要件,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是股东资格的表象特征。上述要件或特征必须综合起来分析判断股东资格具备与否,具备某种特征并不意味着股东资格的必然成立。本案中王某只是挂名,并未真正行使股东的权利与履行义务。名义股东的姓名虽在形式上记载于公司章程、股东名册等,但实质上未出资,也未参与公司决策、分红、行使股东权利的股东。名义股东是与他方约定,同意仅以其名义参与设立公司,实际上并不出资,也不亲笔在决议、协议等文件上签字等,并且其对公司的注册资本由他方投入的股东。具备以上三点,没有实际出资的股东可以被认定为名义股东。因此,股东资格的判定需要在形式要件、实质要件、表象特征三个方面综合判定,具备某种特征并不意味着股东资格的必然成立。

[相关法律法规]

《公司法》(2013年)第32条,《公司法司法解释(三)》(2014年)第23条、第24条、第25条。

声明:该书摘由本站扫描录入,仅供介绍图书使用,错误在所难免,引用时请与原书核对。

摘自:《公司案件审判参考》P109-111页,人民法院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

来源:网络


相关知识

    名实不符情形下股东资格的认定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6 07:17

    正常情况下,工商登记的股东就是实际出资人或者依法继受股权的人,此时名实相符。但在现实中,名实不符的情形时有发生。这种非正常现象大致分为两种情形: 一、隐名股东 隐名股东,是指实际出资人后者认购股权的...

    经典判例:隐名股东不经法定程序无法获得股东资格!

    来源:其它 时间:2021-12-14 08:32

    导读:本文来自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司法十大经典案例之一,该文充分告诉我们,作为有限公司的隐名股东,要想以股东的身份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你必须在成为隐名股东时有足够的风险防范和准备,否则,你无法行使股东权利。以下文章来源于:江苏高院【裁判要...

    法院可以保全隐名股东的股权吗(隐名股东能否排除法院对名义股东的强制执行)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2-25 18:17

    [案情]王某和张某开办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但经营一直不景气。一年后,两人邀请韩某携资50万元入股。为省麻烦,三人没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东变更登记手续,也未在公司原始章程上签名,只是出具了一张加盖了公司财务专用章、注明是投资款收条。此后...

    浅析公司股权代持问题

    来源:公司法 时间:2022-06-19 11:42

    股权代持又称委托持股,是指实际出资人为规避法律法规限制或由于其他原因,委托名义出资人代实际出资人对公司进行投资。 一、公司法之股权代持问题实务辨析 在公司实务当中,部分股东因为身份、征信或其他内在原因,...

    股权代持中实际出资人存在法律风险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1:44

    股权代持是指:由实际的出资人委托他人用他人的名义代替实际出资人出资,名义股东不出资,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在工商登记中,股东的名称显示的是名义股东的名称,名义股东代替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的权利义务,实际出资人隐身在背后指挥或者是控制名义股东实现对...

    股权代持裁判规则及隐名股东的权益保护

    来源:其它 时间:2021-11-23 11:47

      股权代持又称委托持股、隐名投资或假名出资,是指实际出资人与他人约定,以该他人名义代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义务的一种股权或股份处置方式。在股权代持中,实际出资人与他人通过协议约定,实际出资人将自己对目标公司的出资登记在他人名下,由他人行使...

    股权代持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7-18 11:49

    股权代持又称委托持股、隐名投资或者假名出资,是指实际出资人与他人约定,以该他人名义代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义务的一种股权或股份处置方式。 实际出资人又称隐名股东,名义出资人又称名义股东、显名股东。 一、...

    “名义股东”未履行受托义务,应承担相应责任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6:05

    裁判要旨1.显名股东作为股权代持的受托人,应根据法律和股权代持协议的约定,积极履行自身义务,包括投资前的审慎注意义务,投资后积极催促公司办理股东工商登记、参加公司股东会、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等的受托义务,以及纠纷发生后的善后义务等;2.显名股东...

    最高院丁广宇|股权代持纠纷的有关法律问题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2-20 08:25

    作者:最高人民法院 丁广宇  商业实践中,基于隐私、成本、关联交易等各种因素的考虑,股权代持行为较为常见,由此引发的纠纷也逐渐高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2-2016股权代持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显示,仅在该院,股权代持纠纷案件的年均...

    股权转让合同之效力认定情形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2-15 11:39

    股权是股东的权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进行转让的。如果要转让股权,双方当事人需要签订转让协议,协议内容要合法,明确彼此的权利义务。这样的协议就叫股权转让合同,它是有一定效力的,下面就由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内容。01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