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之公证与诉讼

2023-06-06 11:18发布

遗产继承之公证与诉讼

 案情简介

 法理分析

 详细分析关于60万元的存款

  可知:

  ? 其一:公证

  1、假如甲、丙、丁知道该笔存款的取款密码,甲、丙、丁其中一人或一人以上可直接持存款凭证到银行把该笔存款取出,然后按照甲40万,丙10万,丁10万分配,同时保留60万存款分配的书面凭证(需甲、丙、丁签字或捺手印),以防后续因存款继承引起纠纷。

  2、假如甲丙丁无从知道该笔存款的取款密码,那么甲丙丁要继承(取出或转存)该笔条款又分为两条路径,其一是向该笔存款银行所在地的公证处申请办理遗产继承权证明书。根据中国公证协会《办理继承公证的指导意见》具体操作步骤为:

  1)甲丙丁共同向该银行所在地的公证处提出遗产继承的公证申请;在本案中甲丙丁需提供公证申请书,公证处有模板或者自己也可以写

  2)提交以下材料:

  (一)当事人的身份证件;在本案中即提供甲、丙、丁的身份证

  (二)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在本案中即由乙去世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或者公安机关出具注明了死亡日期的注销户口证明

  (三)全部法定继承人的基本情况及与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在本案中即乙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出具的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亲属关系的证明;

  (四)其他继承人已经死亡的,应当提交其死亡证明和其全部法定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在本案中无此项

  (五)继承记名财产的,应当提交财产权属(权利)凭证原件;在本案中为乙的60万存款单

  (六)被继承人生前有遗嘱或者遗赠扶养协议的,应当提交其全部遗嘱或者遗赠扶养协议原件;在本案中无此项

  (七)被继承人生前与配偶有夫妻财产约定的,应当提交书面约定协议;在本案中无此项

  (八)继承人中有放弃继承的,应当提交其作出放弃继承表示的声明书;在本案中无此项

  (九)委托他人代理申办公证的,应当提交经公证的委托书;在本案中甲需提供其为丁的母亲的证明,可到甲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其与丁的亲属关系证明

  (十)监护人代理申办公证的,应当提交监护资格证明。在本案中可用上面第九项的亲属关系证明

  3) 丙丁拿到公证处出具的公证文书之后,到该笔存款的银行办理过户或者支付手续,到此甲丙丁才能实实在在享有该笔存款的所有权。

  ? 其二:诉讼

  当事人也可向长宁区人民法院以遗产继承纠纷的理由起诉,要求调解或判决。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到居住地的继承人民法院立案大厅提交遗产纠纷起诉状登记立案;

  2)提交一下证明材料:

  (一)当事人的身份证件;在本案中即提供甲、丙、丁的身份证

  (二)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在本案中即由乙去世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或者公安机关出具注明了死亡日期的注销户口证明

  (三)全部法定继承人的基本情况及与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在本案中即乙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出具的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亲属关系的证明;另外还有户口簿,甲乙的结婚证等

  (四)其他继承人已经死亡的,应当提交其死亡证明和其全部法定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在本案中无此项

  (五)继承记名财产的,应当提交财产权属(权利)凭证原件;在本案中为乙的60万存款单

  (六)被继承人生前有遗嘱或者遗赠扶养协议的,应当提交其全部遗嘱或者遗赠扶养协议原件;在本案中无此项

  (七)被继承人生前与配偶有夫妻财产约定的,应当提交书面约定协议;在本案中无此项

  (八)继承人中有放弃继承的,应当提交其作出放弃继承表示的声明书;在本案中无此项

  (九)法院要求的其他材料。在此提醒各位走诉讼程序的当事人,一旦决定走诉讼程序解决问题不要心急怕麻烦,总想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3)立案之后,申请法院进行调解。

  4)甲丙丁拿到人民法院生效的调解书之后,就可以到该笔存款的银行办理过户或者支付手续了。

  详细分析关于房产A

  房产A:

  关于房产继承需要过户登记的办法,同上理也有两种办法,其一是走公正途径,其二是走法院诉讼途径。办理房产A继承公证的方式同上理,并且存款60万和房产A可以一并申请办理遗产继承公证或走诉讼途径。在甲乙丙拿到公证文书或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书或调解书之后后到房屋登记机构办理转移登记。

  ? 公证所需提交材料

  走公证途径的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上海市房地产登记申请书》(原件);

  (二)身份证明(复印件);

  (三)房地产权证书(原件);

  (四)继承的需提交继承权公证文书,

  (五)地籍图(原件二份);

  (六)房屋平面图(原件二份);

  (七)契税完税凭证(原件)。

  ? 诉讼所需提交材料

  走法院诉讼途径的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上海市房地产登记申请书》(原件);

  (二)身份证明(复印件);

  (三)房地产权证书(原件);

  (四)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或者裁决书(原件);

  (五)地籍图(原件二份);

  (六)房屋平面图(原件二份);

  (七)契税完税凭证(原件)。

  经过以上步骤,乙的遗产(存款60万和房产A)就在实际操作层面完成了继承。

  来源:网络


相关知识

    确认有继承权的诉状怎么写(继承确认之诉的起诉状)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05:08

    大致格式如下: (标题)民事诉状: 原告内容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X省X市人、职业(已退休的就写退休)、住址。联系电话。 被告写法同原告。(注意,你的所有儿女均要写上,因为他们都有继承权。媳婿则不用写。) 诉讼请求:(关于这一点...

    继承权公证有效吗(继承必须公证吗)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2-08 22: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通过劳动积累的私有财产愈来愈多。但人固有一死,财产将在社会中留存下来。那么,将笔私有财产必然涉及到继承以及继承权的问题。那么继承权有时效期吗?答案是肯定的。一般来说,诉讼时效期是三年。《继承法》第八条规定, 继承权纠...

    死亡继承公证有时限吗(人死亡办理公证继承)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2-09 01: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通过劳动积累的私有财产愈来愈多。但人固有一死,财产将在社会中留存下来。那么,将笔私有财产必然涉及到继承以及继承权的问题。那么继承权有时效期吗?答案是肯定的。一般来说,诉讼时效期是三年。《继承法》第八条规定, 继承权纠...

    继承公证有效期吗(继承公证有有效期吗)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21:2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通过劳动积累的私有财产愈来愈多。但人固有一死,财产将在社会中留存下来。那么,将笔私有财产必然涉及到继承以及继承权的问题。那么继承权有时效期吗?答案是肯定的。一般来说,诉讼时效期是三年。《继承法》第八条规定, 继承权纠...

    老人立遗嘱将房产给子女怎么写(老人遗嘱房子给女儿怎么写)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3-14 19:22

    若房产要办理过户手续,必须先到公证处开据继承权公证书,然后再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房产继承过户手续。   有遗嘱的继承权公证需提交的资料: 1、被继承人死亡证明(外销房需公证); 2、该套房屋的产权证明或其他凭证(外销房需公证); 3、户口簿或...

    老人立遗嘱将房产给子女怎么写(老人立遗嘱将房产给子女怎么写?)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3-03 21:00

    若房产要办理过户手续,必须先到公证处开据继承权公证书,然后再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房产继承过户手续。 有遗嘱的继承权公证需提交的资料: 1、被继承人死亡证明(外销房需公证); 2、该套房屋的产权证明或其他凭证(外销房需公证); 3、户口簿或其他...

    房产公证继承后过户有时效吗(房产继承不需要公证了 怎么过户)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10:5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通过劳动积累的私有财产愈来愈多。但人固有一死,财产将在社会中留存下来。那么,将笔私有财产必然涉及到继承以及继承权的问题。那么继承权有时效期吗?答案是肯定的。一般来说,诉讼时效期是三年。《继承法》第八条规定, 继承权纠...

    农村房屋公证继承的时效是多少(农村房屋继承公证处需要什么资料)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2-19 16:0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通过劳动积累的私有财产愈来愈多。但人固有一死,财产将在社会中留存下来。那么,将笔私有财产必然涉及到继承以及继承权的问题。那么继承权有时效期吗?答案是肯定的。一般来说,诉讼时效期是三年。《继承法》第八条规定, 继承权纠...

    【家事案例】质疑公证书不实诉至法院 因需复查救济诉求未获支持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08:45

      当事人因怀疑公证书有错误而起诉公证机构,请求法院确认公证书无效并要求公证机构赔偿损失。最终,根据《公证法》规定,当事人或公正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误的,需通过向公证机构申请复查进行救济,而并非提起民事诉讼,法院驳回了其诉讼请求。近...

    遗产未分割未放弃的不受时效限制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2-11 11:50

    【案情简介】上诉人(原审原告):黄某甲,男。上诉人(原审原告):黄某乙,女。上诉人(原审被告):胡某甲,女。原审原告黄某甲、黄某乙与原审被告胡某甲、胡某乙遗产继承纠纷一案,双方均不服一审民事判决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该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