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在家庭、校园、和职场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种精神暴力,比如父母对孩子的讽刺挖苦,老师或同学谩骂讥讽,同事或者上司的排挤等。
那么哪些行为构成软暴力犯罪呢?
软暴力犯罪,是指人为谋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响,对他人或者在有关场所进行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恐慌进而形成心理强制的行为,或者足以影响、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手段。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在2019年4月9日实施的《关于办理实施软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指出,软暴力违法犯罪手段通常的表现形式有:
(一)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跟踪贴靠、扬言传播疾病、揭发隐私、恶意举报、诬告陷害、破坏、霸占财物等;
(二)扰乱正常生活、工作、生产、经营秩序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破坏生活设施、设置生活障碍、贴报喷字、拉挂横幅、燃放鞭炮、播放哀乐、摆放花圈、泼洒污物、断水断电、堵门阻工,以及通过驱赶从业人员、派驻人员据守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厂房、办公区、经营场所等;
(三)扰乱社会秩序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摆场架势示威、聚众哄闹滋扰、拦路闹事等;
(四)其他符合本意见第一条规定的软暴力手段。
软暴力作为一种常见的犯罪手段,一点也不比传统暴力危害轻,甚至比传统暴力的后果更重 。常见的软暴力犯罪行为有哪些?
一、通过软暴力敲诈勒索
为获得非法利益,在网络散布大量虚假信息,后通过威胁的方式使被害人产生心理恐惧并索取财物,该行为虽然没有进行殴打等行为,但这种软暴力的方式造成了被害人的财产损失,并使其身心受创,可成立敲诈勒索罪。 二、通过软暴力手段滋扰、恐吓他人
使用软暴力催收,通过电信网络有组织地采用滋扰、纠缠等软暴力手段威胁、恐吓他人,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恐慌进而形成心理强制,严重影响他人正常工作、生活,破坏社会秩序,情节恶劣,其行为均已构成寻衅滋事罪,依法应予惩处。
三、通过软暴力非法拘禁
为讨债,采取软暴力方法剥夺他人自由的的,可构成非法拘禁罪。 四、使用软暴力非法侵入他人住宅
以软暴力手段非法进入或者滞留他人住宅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的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同时符合其他犯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以非法侵入住宅罪定罪处罚。
软暴力犯罪,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手段,和硬暴力犯罪不同,软暴力对心理的健康伤害更明显,但也有可能通过心理对被害人的生理也遭到损害,软暴力就像一把隐形的刀,可能在无形之中带来致命的伤害,不管是硬暴力还是软暴力,当个人的权益受到损害,一定要记住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及时止损。
为了预防和惩治有组织犯罪,加强和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 ...
一、一教师称“希望大连疫情越多越好”被拘留 11月17日傍晚,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中山分局通报,一名幼儿园女教师因发布涉疫情不当言论,被行政拘留。 这名网民“黯然之后蓦然”于11...
有了一书四方案,征地行为就一定是合法的吗并不是有了一书四方案后征地就一定合法的,有了一书四方案后,还需要有关部门的批准,经批准后由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第十二条?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收到上报的建设项...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的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
员工被辞退能获得什么样的赔偿,与工龄是否超过十年并非因果关系,“工龄超过十年”这个条件,通常只作为判断员工是否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计算补偿金额的参数。 “工龄超...
实际控制人作为实际掌握并支配公司行为的主体,可以或多或少地影响或决定公司的各项经营发展。 实际控制人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可以施加重大影响,明确界定实际控制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完善企业治理、预防市场风...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12月26日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修正案),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加大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力度、调整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冒名顶替行为入刑、完善金融犯罪规定等内容,成为修正...
“你们不要再打啦!”这是某古早偶像剧中一句再普通不过的台词,但却因为角色打架如斗舞般的动作而在如今又火遍全网。 都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在网络时代,仅仅是动口也可能构成“...
7月10日起,由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的《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网店刷好评、删差评被行政处罚等36种情形拟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此次修订,是对自2016年4月起实施...
失信和限高都能限制被执行人的特定行为,二者性质相同,但略有区别。 失信即失信被执行人,是指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抗拒执行等法定情形,从而被人民法院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