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要旨
案情
裁判
评析
1.网约车与顺风车的概念区别
《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以下简称网约车)经营服务,应当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网约车经营服务,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非巡游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第十三条规定:“服务所在地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依车辆所有人或网约车平台公司申请,按第十二条规定的条件审核后,对符合条件并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的车辆,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参照该规定可知,网约车不仅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的简称,亦因其具有经营性质而需办理相关审核和证照手续。
其次,《暂行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拼车、顺风车,按城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由此可知,在上述行政规章中,顺风车与网约车并非同一概念,且顺风车的管理当由城市人民政府依法进行。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合乘意见》)。其第一条规定:“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拼车、顺风车,是由合乘服务提供者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驾驶员的小客车、分摊合乘部分的出行成本(燃料费和通行费)或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该条明确了纳入行政规制的顺风车概念。其第二条规定:“合乘出行作为驾驶员、合乘者及合乘信息服务平台各方自愿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民事行为,相关责任义务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合乘各方自行承担。”其他城市关于顺风车的规定,与北京市的上述规范大同小异,从中可知,顺风车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也非营运行为。
综上,网约车与顺风车并非同一概念,网约车的本质依然是出租汽车,目的在于营运,故相关车辆和从业者,需符合相关条件并经一定的审核程序;而顺风车的目的在于互助,并非营运,故不需履行上述程序,亦无需办理车辆使用性质的变更。
2.顺风车的认定条件
顺风车的产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驾驶员、合乘者直接达成出行意愿;二是驾驶员、合乘者借助信息平台达成出行意愿。实践中,第二种已占主流。
在驾驶员、合乘者通过信息平台达成意愿后,驾驶员的运送行为属于顺风车还是网约车,判断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信息平台提供的运送类型;二是驾驶员收取的费用标准。《合乘意见》中规定了信息平台应按照规定计算合乘分摊费用,并按合乘各方人数分摊,其他城市亦多是如此。可见对于顺风车的驾驶员而言,其收取的费用并非自己计算,而是由信息平台向其推送。故此,如驾驶员在信息平台注册了顺风车,借此接收顺风车单并依平台计算的标准收取了成本费用,则可参照地方政府相关意见中驾驶员、合乘者、信息平台的“合作”方式,认定驾驶员从事的是顺风车行为。
3.网约车和顺风车的保险理赔
在现有的规章范围内,网约车具有营运车辆的性质,且保险公司对营运车辆和非营运车辆存在不同的保费标准,原因在于营运车辆的危险程度明显大于非营运车辆。故如果家庭自用汽车长期从事网约车,则应向保险公司履行告知义务,如怠于履行,则交通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可依合同约定主张免赔。
对于顺风车而言,其并未改变车辆的使用性质,依然是家庭自用,只不过基于免费互助或分摊成本的需要搭乘了其他同路人;此外,合乘行为是以车主正常出行路线和常规使用车辆为基础,并不会因此而导致被保险车辆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故此,保险公司不能以此作为拒赔的理由。
本案案号:(2017)京0112民初30683号,(2018)京03民终2038号
案例编写人: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史智军 孙 京
随着各类打车软件的盛行,人们的出行方式更加便捷多样,从专车、快车到顺风车,满足各类乘客的不同需求。顺风车,顾名思义就是顺路合乘,对车主来说分摊了出行成本,对乘客而言,打车的费用更加经济实惠,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吴某最近驾驶顺风车发生交通...
案 情 介 绍 法 院 审 理法 官 说 法 审理此案的法官介绍说,该案的焦点就是贺某所称顺风车是否从事营运活动。 目前,网约车有专车与顺风车两种形式。如果是购买私家车后专门从事网约车业务,以营利为目的的使用保险车辆的专车,原则上应认...
导读:合同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合同的订合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的,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裁判要旨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案情...
顺风车非网约车出险理应获赔 ■以案释法 我国《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网约车经营服务,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非巡游的预约出租...
举 案 说 法工程建设违反设计、工艺要求,弃安全于不顾,以低投入追求非法利润,一直是工程建设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对此类案件的保险责任进行分析之前,应勘查仔细取得证据,同时让被保险人充分表达意见,做到案件处理有理有据。案 情 简 介这是个春...
去年5月到8月,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发生了两起网约车乘客被司机杀害的案件,让公众和监管部门对网约车安全问题的关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事情的余波至今没有平息。一年来,经过各方的努力,乘客在网约车上发生不法伤害的风险确实降低...
摘要:近几年新兴的网约车服务发展迅速,尤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法律问题。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受害者该找谁承担责任成为一大难题,滴滴车主有责任自然难辞其咎,那么滴滴是否应承担责任?如何承担责任?保险公司如何赔偿...
鲁法案例【2021】397随着共享经济新模式层出不穷,从网约车、顺风车到共享单车、共享租车,新业态的涌现不断对传统保险业提出挑战。近日,青岛市黄岛区法院依法审结一起私家车共享出租引发的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案。01基本案情2021年1月,原告鹿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