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哄抬价格等行为,重罚!

2023-06-06 17:21发布

疫情期间哄抬价格等行为,重罚!

3月29日0至24时,苏州无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例,多为外省市来返苏州的货运驾乘人员及其关联人员。

接下来,本文就近期疫情防控中市民较为关心的法律问题,为大家做出解答。

01

疫情期间趁机涨价哄抬价格,

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油菜、韭菜、地瓜、黄瓜等蔬菜购销差价超过30%,不按规定明码标价……近日,哈尔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所属辖区商超、菜店等重点场所全覆盖检查,查处了哄抬蔬菜等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的违法行为,并予以曝光。相关超市、菜店受到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等处罚。

疫情防控期间,违反国家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囤积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护用品、药品或者其他涉及民生的物品价格,牟取暴利的,涉嫌违反《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规定,将被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02

编造虚假疫情信息在网络散布,

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目前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连续高位。近日,上海一则落款为3月28日的“置休通知”引起广泛关注。通知称,“明日浦东全区外卖全部停业封控,骑手也会进行管控”,并提醒商户老板暂时不需要营业和备货,等4月1日解封后再准备营业。

经上海辟谣平台求证后发现,这则通知并不属实。3月28日,多位居住在浦东的市民向上海辟谣平台晒出订单,表示仍旧能够通过外卖、生鲜电商等采购商品。同时,叮咚买菜、盒马、每日优鲜、美团、饿了么等线上平台均表示,并不了解以上通知,也没有向相关商户发出过类似通知,相关配送服务均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有序进行。

疫情防控期间,编造虚假疫情信息,在网络等公众场合散布的,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还帮助散布和传播的,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十五条,将处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暂停业务活动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

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03

疫情能否认定为“不可抗力”?

这是否意味着合同都可以不履行了?

民法典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符合不可抗力的基本特征。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人大法工委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的当事人来说,属于不可抗力。

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符合不可抗力的基本特征,但并不意味着疫情期间所有的合同都可以不履行了,在合同不能履行与疫情之间必须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且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根据疫情对合同履行的影响程度,来认定是部分还是全部免除责任。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否则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当事人已经延迟履行之后,才发生不可抗力的,就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免除违约责任。

对确因疫情影响,合同不能按约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协商变更合同,采取替代履行或者延迟履行等方式继续履行;如果不能替代履行或者延迟履行将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当事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04

受疫情影响,

居家期间,工资如何支付?

根据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和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通知》:

对受疫情影响延迟复工或未返岗期间,用完各类休假仍不能提供正常劳动或其他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参照国家关于停工、停产期间工资支付相关规定支付工资、发放生活费;对于企业安排以灵活方式在家上班的职工,按照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支付工资。

根据《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苏州市企业职工因防疫措施需要涉及有关工资支付、休假等问题的答复意见》: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用人单位应当视同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其工资;

职工持“黄码”居家隔离观察或职工本人虽持“绿码”因疫情防控要求(如实行社区、楼栋封控,集中核酸检测等)实施隔离观察期间,企业安排职工居家办公的,应依法支付相应工资;企业未安排职工居家办公的,应当(依据《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视同职工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其工资。

群防群控,抵御疫情!

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部分来源:新华社、苏州发布、上海发布苏州普法综合整理发


相关知识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的法律规定

    来源:刑事辩护 时间:2022-04-20 15:37

    对于疫情期间哄抬物价的可以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市场监管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严重者还会...

    如何定性涨价行为还是哄抬价格”?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1-18 11:14

    哄抬物价,是指商家将商品价格骤然增长到远高于大众认为合理或公平的金额。哄抬物价的行为侵犯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一旦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行为人将会受到刑法的处罚。 那么,如何区分哄抬物价与一般涨价呢?通常,哄抬...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行为应承担哪些刑事责任

    来源:刑事辩护 时间:2021-09-02 07:22

    依据我国相法律的规定,疫情期间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规定的情节较重或者情节严重的罚则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二、相关法律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怎么处罚?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04:27

    可以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市场监管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严重者还会涉嫌刑事犯罪,受到刑事...

    疫情期间物价上涨违法吗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20:47

    如果超过标准,哄抬物价就是违法的。2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发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并没有就购销差价幅度问题进行规定,只是规定:经营者销售同种商品,超过1月19日前(含当日)最后一次实际交...

    疫情防控期间哄抬价格会构成刑事犯罪吗

    来源:刑事辩护 时间:2021-08-31 05:11

    企业在疫情期间哄抬物价,会触犯刑法构成犯罪。企业违反国家在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225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该当何罪

    来源:刑事辩护 时间:2021-09-02 17:03

    根据我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超过多少违法

    来源:刑事辩护 时间:2022-04-20 13:06

    《价格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对于哄抬物价的价格如何确定,没有规定。只是对哄抬物价的行为做出了规定。突发事件的特定时期,经营者销售人民群众必需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哄抬价格违法行为:(1)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大幅度提高价格的;(2)生产成...

    疫情期间物价上涨有标准吗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09:53

    有。2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发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并没有就购销差价幅度问题进行规定,只是规定:经营者销售同种商品,超过1月19日前(含当日)最后一次实际交易的进销差价率的,或者疫情发生...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是否构成犯罪

    来源:刑事辩护 时间:2021-08-28 19:48

    我国价格法第40条明确规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价格过高上涨,国家以及各地方的价格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发布涨价信息,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按照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如果没有违法所得,可以给予警告,并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