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发现有人冒充公职人员,应当这样处理的相关内容知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导读:有粉丝在小程序上咨询发现有人在冒充公职人员,应该如何处理?
冒充公职人员属于招摇撞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的行为。
(1)行为人必须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者职称的行为。所谓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者职称,不单是指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且也包括此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他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者职称,例如普通机关的行政干部冒充公安机关的干部,普通国家干部冒充高级职务的国家干部等。如果行为人冒充的是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如冒充党团员、高干子弟、烈士子弟、私营或集体企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采购员等。进行招摇撞骗活动的,不能构成本罪,达到犯罪程度的可能构成诈骗罪或其他犯罪。
(2)行为人必须具有招摇撞骗的行为,即行为人要以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或职称,招摇炫耀,利用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信任,实施了骗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所谓招摇撞骗,即到处行骗,因而构成犯罪的行为。一般都具有连续性、多次性的特点。如果行为人只有一次这种行为的,原则上不宜以犯罪论处。上述两种要素必同时具备并存在有机的联系,才符合招摇撞骗的客观要求。如果行为人出于虚荣心仅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但并未借此实施骗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不构成招摇撞骗罪。如果行为人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但并未借此实施骗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不构成招摇撞骗罪。如果行为人既有冒充国工作人员的行为,又有骗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但骗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未以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手段的,即两行为之间不存在有机联系的,也不构成招摇撞骗罪,其骗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可能构成其他犯罪。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其犯罪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这里所说非法利益,不单指物质利益,也包括各种非物质利益,例如,为了骗取某种政治待遇或者荣誉待遇,甚至为了骗取“爱情”,玩弄异性等。但本罪的主观恶性一般限制在“骗”的范围内,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抢劫、强奸的故意,冒充国家关工作人员只是一种给受害人心理上造成威胁,使之不敢反抗的手段,属于一种更为严重的犯罪。例如冒充缉私人员,威胁走私分子交出走私物品;冒充司法人员,逼迫被告人家属与之发生性关系等,都应分别以抢劫罪、强奸罪等论处。如果不只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例如,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是出于虚荣心的,单纯为了达到与他人结婚的目的而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为了顺利住宿或购买车船票而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都不构成本罪。
与诈骗罪的界限
有人一定会疑惑,为什么不属于诈骗呢?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两罪的界限。
两者都表现为欺骗行为,而且招摇撞骗罪也可以如诈骗罪那样骗取财物,因而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侵害的客体不同。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仅限于公私财产权利。
(2)行为手段不同。招摇撞骗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诈骗罪的手段并无此限制,而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和方式进行。
(3)犯罪的主观目的不同。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招摇撞骗罪的犯罪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的目的广泛一些,它可以包括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也可以包括其他非法利益占有。
(4)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的不同。只有诈骗数额较大以上的公私财物的,才可构成诈骗罪;而法律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的构成并无数额较大的要求,这是因为,这种犯罪未必一定表现为诈骗财物,而有可能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首先和集中地表现为由特定的犯罪手段所决定的对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的破坏。尽管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有上述区别,但在行为人冒充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去骗取财物的情况下,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处理想象竞合犯的案件应当按照从一重罪处的原则。
(5)犯罪目的的不同。
遇到有人冒充公职人员行骗的怎么办?
现在的骗子真的是胆大包天,都敢冒充公职人员来进行诈骗,其性质非常恶劣,让很多老百姓深受其害,那么遇到冒充公职人员诈骗怎么办呢?
现在网络诈骗可以用软件随意更改来电显示的。个人建议换另外一部电话,拨打这个公安机关的电话进行确认。发现诈骗事实或者诈骗嫌疑人的,应当及时拨打110或者到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凡是接到以任何名义打来要求您告知银行账户、密码或转账到所谓“安全账户”的电话,请立即挂断该电话,因为这一定是诈骗。同时,拨打110电话核实,但“务必谨记要挂断对方来电再拨打110,以防被骗子转接”。
通知公安机关处理
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的规定,对招摇撞骗罪根据其罪行轻重分两个量刑幅度处罚:
其一,构成招摇撞骗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其二,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是指一贯招摇撞骗或流窜作案,影响极坏的;屡教不改的:犯罪手段特别卑劣的;后果严重的,以及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从重处罚。
冒充政府部门诈骗可以按照上述等方式处理,这种行为属于诈骗犯罪,可以及时报警处理。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现有人冒充公职人员,应当这样处理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相关律师。 更多法律知识,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服务助手》
逾期不仅有最低未还款部分的5%滞纳金、账单全额罚息(日息万分之五,消费当日开始计息,按月计收复息直到本息还清为止)还会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产生不良信用记录,5年内就很难再申请信用卡和银行贷款了;刑法关于信用卡犯罪有这样的规定:超过规定限额或期...
公务员被免予刑事处罚或者免予追究刑事责任、不起诉后,可以依据法院(或者检察机关)认定的违法事实,给予行政处分。 主要依据是《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2007年6月1日施行)、《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
1.公职人员能否享受村级集体经济红利 您好;公职人员是不可以再享受村级集体经济红利的,即便以后辞职也享受不到的';《关于严禁公职人员回(到)村享受村民福利待遇的暂行规定》,文件明确规定:1、公职人员,必须在单位或在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不得享...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监察机关及其职责第三章 监察范围和管辖第四章 监察权限第五章 监察程序第六章 反腐败国际合作第七章 对监察机关和...
公职人员网络贷款逾期不还的处理-公职人员网络贷款逾期不还的处理办法 一、序号:1 公职人员网络贷款逾期不还的处理,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公职人员作为国家、企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的代表,其网络贷款逾期不还的行为,不仅影响了个人形象,也对...
不会。除非是你长时间不还, 银行会一直给你打电话。还是不还就会给你家人打电话。 你家人要是还不帮你还,就会给你老家发起诉涵。 你还是不搭理,可能会起诉你。然后公安会给你打电话说情况。信用卡逾期银行冒充警察要债这合法吗?银行用得着冒充警察吗?...
公职人员借钱还不起被起诉会怎样-公职人员借钱还不起被起诉会怎样处理 作为公职人员,其职责是为公众服务,勤勉尽责,廉洁自律。然而,如果公职人员借钱还不起,被起诉后会产生何种后果呢?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公职人员...
来源:长江日报、中国普法8月22日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政务处分代替政纪处分这是与全体公职人员密切相关的一件大事为什么这么说?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在监察体制改革前,如果是非党员的村干部,违法违纪了,情节比较轻,...
如果有录音或者其他证据的话 可以直接报警 冒充国家警务公职人员 触犯刑法的是今天遇到一个信用卡逾期客服,打电话过去他说自己是警察。请问这样会构成什么罪行吗?请注意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同时联系拨打银行信用卡部公开电话咨询逾期事宜。确定情况属...
约谈公职人员拖欠银行贷款违反廉洁纪律 近年来,随着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将目光投向了贷款市场。然而,这种贷款行为却往往违反了廉洁纪律。对此,我们必须加强约谈,对涉及贷款问题的公职人员进行严格的纪律教育。 首先,约谈公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