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法制社会,对于没有直接证据的被告人是不能定罪的。证据是指依照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对于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正确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审判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证据和证据形成的证据链再现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依据充足的证据而作出的裁判才有可能是公正的裁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相关规定,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
对于经过质证的证据撤回,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条规定, 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这是法律对撤回承诺的规定,在法律对证据撤回没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可以参考撤回承诺的规定,正确对照民事诉讼的公平正义和诚实信用基本原则加以审核后作出处理决定。 (一)证据撤回的几种情况 1、由于证据本身的瑕疵问题,也证明不了案件的事实,当事人......
不认罪或者没有悔罪表现的,不能减少基准刑,可以理解为不能从宽处罚,但不能加重处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2014) ? 1、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依法认定自首、坦白的除外。 ? 2、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
一、启动原因什么是争议案件?即案件中存在部分的指控证据缺失、量刑的档次比较模糊、法律定性有疑问等等这些情形。在这种争议案件中,很多时候控辩双方对行为人构成犯罪没有异议,但是对于部分证据是否充足有异议,或者案件的法律定性有异议等,没有办法形成...
不认罪或者没有悔罪表现的,不能减少基准刑,可以理解为不能从宽处罚,但不能加重处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2014) ? 1、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
不认罪或者没有悔罪表现的,不能减少基准刑,可以理解为不能从宽处罚,但不能加重处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2014) ? 1、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
不认罪或者没有悔罪表现的,不能减少基准刑,可以理解为不能从宽处罚,但不能加重处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2014) ? 1、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主动认罪的情形只在少数,最常见的情形是当嫌疑人发现法院已经掌握了自己犯罪的证据,辩解无望的情况下才会认罪,因此犯罪不承认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犯罪嫌疑人被抓获不承认的,应该由刑事侦查机关负责对犯罪嫌疑...
免予刑事处罚和不起诉的主要区别有: 1、性质不同:免予刑事处罚是针对的对象是已经构成犯罪,但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人;不起诉的对象则包括不构成犯罪、指控犯罪证据不足或存疑、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 2...
不认罪或者没有悔罪表现的,不能减少基准刑,可以理解为不能从宽处罚,但不能加重处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2014) ? 1、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
1.如果其他证据不确实充分,一来可能由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二来可能由法院作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2.如果其他证据确实充分,嫌疑人拒不认罪,将会从重判处,本来有可能判处缓刑的,一定判处实刑。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不起诉的范围界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和第140条第4款的规定和司法实践情况看,我国的不起诉有三种,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可以简称为法定不起诉;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不起诉,可以简称为酌定...
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是指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法定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具有以下三种情形: 1、法定不起诉书:《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