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5年合同仅工作1个月就擅自离职,公司主张12万经济损失,法院这样判!

2023-06-06 17:45发布

签了5年合同仅工作1个月就擅自离职,公司主张12万经济损失,法院这样判!

劳动合同仅履行了一个月龙七就自行离开公司,也未提前通知公司。

要求龙七赔偿公司损失120,000元,案件历经仲裁、一审、二审。

一审判决:公司无证据证明120000元损失,法院不能支持

因其庭审中未举证证实该120,000元损失与龙七解除合同及离职之间存在何种因果关系,也未就120,000元损失的构成作出合理说明,故公司的该项诉讼请求,无事实及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公司上诉:公司按龙七推荐的厂家购买了设备,现在龙七离职,机械设备闲置,造成经济损失,应当赔偿

二审判决:龙七签订五年劳动合同,仅履行了一个月就离开,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属违法行为,但公司主张损失依据不足,无法支持

龙七自行离开公司的行为既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对公司不公平,也给公司所期待的经济利益带来了不利影响,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

龙七自行离开公司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如该行为确实给公司造成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二审中公司认可该计算方式为推算而来,说明主张的经济损失属于期待的利益损失,而非直接损失,因此公司主张损失依据不足,一审未予认定是正确的。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实务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本条款的规定,劳动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三点:一是有违法行为,即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二是损害事实,即劳动者的违法或者违约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三是损害事实与违法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和用人单位的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三者缺一不可。

《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这一规定对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内解除劳动合同作出了要求,劳动者违反上述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都属于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合同期内,并不是劳动者未按照法律规定的日期且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都一定要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法》还对一些特定情形下劳动合同的解除作出了特别规定,也就是以下实务中被称的“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

《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1款、第2款分别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排除上述劳动者可以依法被迫解除合同情形,正常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是需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否则可能构成违法解除。

劳动者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的损失,实务中通常把握的是用人单位必须存在客观上的损失,并且用人单位必须举证证明损失的大小,否则难以获得支持。

本案中法院认定劳动者确属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认为公司无法举证具体经济损失,所以对公司的诉求未予支持。

来源:劳动法库


相关知识

    案例 | 北京高院发布劳动纠纷十大案例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1-16 14:13

      案例一:用人单位以签订其他协议方式掩盖劳动关系仍需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  【基本案情】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期间,某培训学校安排员工柳某至长征宾馆从事停车场管理员工作,工作地点在室外,月工资2550元。某培训学校未与柳某签...

    劳动合同纠纷中10大常见法律误区(太重要了)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7-14 10:50

    从法院近年审理案件的实践来看,由于劳动者法律水平不高,对相关法律不甚了解或存有模糊认识,往往导致他们在维权过程中步入误区。劳动者在维权中常见误区归结为以下10种:  误区一:诉求都属法院受理范围  案例:王某起诉某科技公司,称该公司未依法为...

    劳动争议纠纷中10大常见误区,多数人中招!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7-18 11:18

      从法院近年审理案件的实践来看,由于劳动者法律水平不高,对相关法律不甚了解或存有模糊认识,往往导致他们在维权过程中步入误区。劳动者在维权中常见误区归结为以下10种:误区一:诉求都属法院受理范围  案例:王某起诉某科技公司,称该公司未依法...

    装修工摔死,新房变“凶宅”,房主告装修公司索赔12万,法院这样判……

    来源:公司法 时间:2022-04-20 17:33

    广东江门市民徐先生买房后,花17.6万元与广州一家装修公司签订合同委托对方装修。没想到,该公司一名员工在装修时从扶梯上摔下死亡,新房一下子成了凶宅,导致房屋大幅贬值,徐先生也不敢住进去。为此他到法院起诉广州这家装修公司,要求赔偿房屋因贬值造...

    太分裂了!公司找第三方代缴社保,员工能否解除合同主张经济补偿?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4-20 13:57

    小编按:实务中用人单位委托第三方公司为员工代缴社保的情况较为常见,原因也各有不同,有些是因为当地无分支机构迫于无奈才委托代缴,有些是节省成本找社保洼地机构代缴,有些可能是应员工要求而代缴......部分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为了获得经济补...

    劳动合同自动离职的法律法规(劳动法规定什么叫自动离职)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1-08-26 08:52

    1.劳动法规定什么叫自动离职 如果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辞职)立即走人,没有遵守三十天规定的话,单位能不能不发工资呢?回答是要发,原因是员工既然已经履行了劳动义务,得到劳动报酬就是他的权利;是不是说员工可以不必遵守三十天规定,随时提出辞职就...

    劳动合同纠纷中常见的10大法律误区,多数人中招!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5-12 14:34

    从法院近年审理案件的实践来看,由于劳动者法律水平不高,对相关法律不甚了解或存有模糊认识,往往导致他们在维权过程中步入误区。劳动者在维权中常见误区归结为以下10种:误区一:诉求都属法院受理范围案例:王某起诉某科技公司,称该公司未依法为其缴纳养...

    企业逼员工“主动离职”,法院怎么判?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1-10 08:43

    单位未经员工本人的同意擅自安排员工回家待岗,这样的操作是否合法?案情介绍陈某2016年1月到烟台某电气公司工作,工作期间双方共同签订了三份书面劳动合同,第三份劳动合同期限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工作岗位为副总工程师。可...

    最高法公报案例:未签订劳动合同并不必然支持二倍工资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4-20 08:47

    ▌裁判摘要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关于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的规定,是对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的惩戒。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之间签署的其他有效书面文件的内容已经具备了劳动合...

    跳槽后如何避免被前东家指控侵犯商业秘密?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3-11 11:37

    作者:唐青林 李舒编者提示:本文摘自唐青林律师主编的《商业秘密百案评析与企业保密体系建设指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出版)案件要旨为了避免卷入原单位的商业秘密侵权纠纷,离职员工应当注意以下事项:提前三十日将离职信息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