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行为

2023-06-06 11:53发布

错误的行为

火灾逃生的五种错误行为是: 1、原路脱险。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因为对大多数建筑物内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不熟悉,一旦发生火灾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进行逃生,而当发现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寻找其他出入口。可此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 2、向光朝亮。这是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决定的。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以为光和亮就意味着生存的希望。可是,在大多情况下火场中的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地逞威之处。 3、盲目追随。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时,极易因惊慌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当听到或看到有人在前面跑动,第一反应就是盲目追随。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模式有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等。 4、从高向下。当高楼大厦发生火灾,特别是高层建筑一旦失火,人们总习惯性地认为火是从下面往上着的,越高越危险,越下越安全,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殊不知,有时下层可能是一片火海。 5、冒险跳楼。人们在开始发现火灾时,会立即做出第一反应。这时的反应大多还是比较理智的分析与判断。但是,当选择的逃生路线发现是判断失误,逃生之路已被大火封死,火势愈来愈大,烟雾愈来愈浓时,人们就很容易失去理智,做出跳楼、跳窗等错误判断和行为。 扩展资料: 火灾逃生的十大法: 1、要了解和熟悉环境。当你走进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太平门、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和灭火。 2、要迅速撤离。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被火围困时,要立即想法撤离逃生。 3、要从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4、是利用标志引导脱险。在公共场所的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都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和逃生方向箭头等标志,被困人员按标志指示方向顺序逃生,可解“燃眉之急”。 5、要利用绳索滑行。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滑到下一楼层或地面。 6、要保护呼吸系统。逃生时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衣服等将口鼻捂严,否则会有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险。 7、要借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网、气垫、软梯、滑竿、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 8、为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的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户,身体下垂,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快速从火灾逃生。 9、为暂时避难。火灾很大,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避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延长时间。在暂时避难期间,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10、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和前拥后挤现象,要坚决制止。只有有序地迅速疏散逃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参考资料来源:汕尾市体育局-火灾逃生时,这5大行为千万不要做_关爱生命关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灾逃生

法律法规错误(何谓适用法律错误)

1.何谓适用法律错误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适用了不应该适用的法律、法规,或者没有适用应当适用的法律、法规。适用法律、法规错误,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应当适用甲法,却适用了乙法。例如对直接进口和委托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进口医疗器械但不能提供合法进口手续的行为属于涉嫌走私,本应该适用《海关法》,而按《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条例》处理就属适用法律、法规错误。2,应当适用该法的某条某款,却适用了该法的其他条款。例如对故意损毁路灯、邮筒、公用电话的违法行为的处罚适用《治安管理处罚》第......

欺诈的构成要件

  如何认定欺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构成欺诈行为一般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件:   (I)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一是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故意。   实际生活中,陈述错误事实并不少见,根据......

抵用券属于欺诈行为吗

单纯的抵用券不是欺诈行为,有其他的目的就是属于欺诈行为了。 欺诈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犯罪对象错误是否影响犯罪构成

一、犯罪对象错误是否影响犯罪构成1、?如果犯罪对象认识错误属于同一客体中对具体对象的认识错误,系同一犯罪构成要件内的事实认识错误,并不影响到犯罪构成本身。2、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3、事实错误中的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相同的法益,行为人的认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仍然属于同一犯罪构成的情......

错误的行为


相关知识

    欺诈的构成要件(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1-10 20:02

      如何认定欺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构成欺诈行为一般必须具备以...

    隐瞒炸骗是什么罪(炸骗怎么判刑)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05:49

    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 比如合同诈骗,即行为人必须有使对方当事人受欺诈而陷入错误,并因此为...

    执法实践中适用法律法规错误(什么叫适用法律错误)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01:30

    1.什么叫适用法律错误 法官判案用的是.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以法律为大前提,以事实为小前提来适用法律如果事实没错,但是大前提错了,那么结论肯定错举个例子大前提(法律规定):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

    适用法律法规性质错误的是(一适用法律错误,是谁的错)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5:51

    1.一适用法律错误,是谁的错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法院应当再审。一、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中的法律是指:1.法律;2.法规;3.司法解释。二、适用法律确有错误情形:1.适用的法律与案件性质[主要是指民事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明显...

    打击错误及其刑事责任

    来源:刑事辩护 时间:2022-01-08 08:47

      【案情】  2015年8月15日,被告人张某在向刘某追讨欠款过程中,与刘某发生争吵,刘某的朋友被害人郑某等人在旁劝架。期间,张某拿出一支长约1.8米、两端锋利的铁制红缨枪,挥动着去劈打在其身前的刘某。红缨枪没打中刘某,但张某在挥动红缨枪...

    超前点播,欺诈如何认定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5:13

    超前点播,欺诈如何认定消费者购买了视频平台的VIP服务后,视频平台承诺可以提前观看热门电视剧的前六集,而消费者购买VIP服务后,观看点播时,还需要每集支付3元,这就是典型的消费欺诈行为。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I)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

    合伙生意怎么属于诈骗(合伙经营被骗算诈骗吗)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01:55

    与人合伙做生意,只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就算是诈骗了。 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

    怎么算构成诈骗合伙人(诈骗合伙人负什么责任)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18:17

    与人合伙做生意,只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就算是诈骗了。 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

    诈骗合伙人如何认定(被合伙人骗了怎么处理)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12:56

    与人合伙做生意,只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就算是诈骗了。 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

    怎么算构成诈骗合伙人(两人合伙在什么情况下属于诈骗)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3-04 03:15

    与人合伙做生意,只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就算是诈骗了。 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