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关系主体

2023-06-06 20:24发布

法律关系主体

1、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是指有生命并具有法律人格的个人,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概念,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组织。 2、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又称权利客体、义务客体或权利客体。 它是将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中介,没有法律关系的客体作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关系。因此,客体是构成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一个要素。 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应满足下述三个条件: (1)必须是一种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被认为具有价值。 (2)必须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而不能被需要它的人毫无代价地占有利用。 (3)必须具有可控制性,因而可以被需要它的人为一定目的而加占有和利用。 扩展资料 主体种类 在中国,根据各种法律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 1、公民(自然人)。这里的公民既指中国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这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二是各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是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3、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例如,国家作为主权者是国际公法关系的主体,可以成为外贸关系中的债权人或债务人。在国内法上,国家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比较特殊,既不同于一般公民,也不同于法人。 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社会组织,以我国有关法律以及我国与有关国家签证的条约为依据,也可以成为我国某些法律关系的主体。 5、合伙。 参考资料:百科:法律关系

社会团体可以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吗(公民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在我国,法律关系主体一般包括国家、机构和组织以及公民。...

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主体)

1、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是指有生命并具有法律人格的个人,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概念,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组织。 2、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又称权利客体、义务客体或权利客体。 它是将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中介,没有法律关系的客体作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关系。因此,客体是......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对行政法主体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人认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主体,或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它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也有人认为,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监督主体。在这层意义上,行政法主体是指受行政法规范的调整,享有行政法上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学术界之所以会存在对同一概念的如此分歧,主要源于各自视角不同。后者的特点在于强调......

部门可以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吗(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具备什么条件)

不是所有的内部机构都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有关规定,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虽然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规定中的内部机构前面加上了一个经济组织的限定,因此事业单位的内部机构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例如担负企业一定生产经营职能的分支机构、职能科室和基层业务活动的组织等,就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与企业订立承包或者租赁等责任制合同;另外类似分公司、分店等,虽然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

法律关系主体


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