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看待一个官司的输赢

2023-06-06 11:28发布

如何去看待一个官司的输赢

今年的劳动仲裁特别多,据说开庭排期都排到1月份去了。由于疫情原因,今年几乎所有案件都超期了,但是都按照不可抗力中止。

但是这并不代表员工就一定会赢。这今天就在群里听到这类声音,说是仲裁偏向企业。但是实际是怎么回事呢?
一、法律是规则

先说一下我已经说过很多次的观点,法律不是正义,仅仅是规则。只有符合规则的才能赢,不符合规则的就会输。员工申请劳动仲裁,并不是说自己就是正义。

我曾经说过不止一次了,劳动争议本质上是民事纠纷,民事纠纷中的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原告与被告,仅仅是代表由谁主动提起的仲裁或者诉讼,在庭上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这与刑事审判不一样,在刑事审判中,有被告人和受害人,在民事纠纷中是没有这种身份的。申请人或者原告把自己设定为受害人,那就是摆错了位置。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原告与被告之间的法律地位不仅平等,还可以转换。因为被申请人和被告也可以提出反诉。在反诉案件中,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原告与被告的地位就倒过来了。

员工即便感觉自己受了委屈,去申请仲裁,也不要自认为是受害者,更不要把仲裁庭和法庭认为是帮着自己伸张正义的。仲裁庭和法庭仅仅是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依据证据规则来判断是否应当支持申请人或者原告的主张。

二、法律事实不是客观事实

申请人或者原告之所以会主动提出仲裁或者诉讼,那一定是感觉事实对自己有利,是对方没道理,总感觉“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就应当怎么判。但是“实际上”是怎么回事是一个非常私人的观点。在仲裁庭和法庭上如何判断呢?仲裁庭和法庭只能从证据表明的法律事实上去判断,而不是申请人或者原告自认为的客观事实。

所有没证据支撑的所谓事实,在庭上都不会被认可。如果双方都提出了证据,而且是互相矛盾的,那在这个时候如何判断呢?这就是证据规则来决定了。所以,光把《劳动合同法》背出来是没用的,不懂证据规则还是要输官司的。

我是见过有所谓的劳动法律专家教人家如何打仲裁,最终输个干净的事情的。这里面相当部分的原因就是对证据规则没搞清楚,仅仅知道一些《劳动合同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结果证据出问题了。

一般来说,提供证据一定要能形成闭环,要严丝合缝,否则一旦对方提出的反证,自己又无力反驳,输官司的风险就很大了。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证据严丝合缝呢?这不能机械地理解法律法规。

曾经有个外送员拿出了工作证、工作服、排班表来证明与服务的公司之间具有劳动关系,结果公司也拿出了反证,证明仅仅是劳务关系。如果光看员工方的证据,很显然符合认定劳动关系的文件规定。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被认定为劳动关系,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那么,如果员工要证明劳动关系应该怎么做才行呢?其实当入职后30天,企业还未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就要开始注意收集各种证据了,而不是等出了事再来强行证明。具体就不说了,篇幅所限。

三、诉讼是零和游戏

无论是仲裁还是诉讼都是零和游戏,任何一方的赢都是对方的输,一方赢一部分,对方也输一部分。因此,只要上了仲裁庭或者法庭就要做好可能会输的思想准备。

我现在接受的各种法律纠纷的咨询比较多,除了劳动纠纷之外,包括婚姻家庭、债务纠纷、遗产纠纷等等,都会有人来问我。一般我都会根据来咨询的人能提供的所有证据来判断有多少赢面。然后提供几个方案,从最高期望到最终底线都会告诉对方。如果我判断下来没有赢面,必输无疑的,也会劝对方不要打了,能协商就协商,不能协商也不要浪费时间。

来问的最多的还是劳动纠纷。在劳动纠纷中几乎所有的劳动者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只要输了仲裁就认为是仲裁员受贿了,帮着企业欺负自己了。从来没想过是自己的证据有问题。因为他们认为只要自己说了,就是事实,自己就是受害者,自己就是正义,仲裁员只需要伸张正义,一起谴责、讨伐企业就行了。

实际上当然不是这样的,仲裁员只看证据。证据不足,再怎么自我感觉正义在手也没用。所以,输了仲裁不是去怀疑仲裁员是不是拿了黑钱,而是先想想,自己到底哪些地方的证据有问题了。


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