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听李某介绍该公司前景后,产生投资意愿,两人遂商定张某作为隐名股东,投入该150万元,股权登记在李某名下,相应的红利均由张某享有。设立后的前三年,公司经营红火,张某每年均从李某处取得分红款。第四年开始,张某未能再收到分红款,李某解释称公司经营不善。张某对该解释不予认可,以股东身份要求行使知情权,被甲公司拒绝。
张某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其为甲公司股东,享有15%的股权。诉讼中,张某、李某确认纠纷发生前甲公司及其他股东并不知晓两人关于隐名出资的约定。在此情况下,法院征求其他三位股东的意见,仅有一人不反对张某成为公司股东,另两人明确表示基于之前与张某不认识,不同意其成为公司股东。
法院生效判决认为,因未获得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实际出资人张某要求确认其为股东的请求,缺乏依据。遂判决: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
如同上述案件那样由于隐名出资所引起纠纷在司法实践中并不少见。
在一般情况下,公司章程或股东名册上记载的股东就是公司的实际出资人或依法继受股权的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公司实践中常常出现“名不副实”的情况,也就是说公司章程、股东名册中有记载的股东,甚至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的股东并不是实际的出资人,这就是常见的隐名出资的现象。
现实中,有些人出于各种原因不便于以自己的名义投资,便与他人签订协议约定,以他人名义代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义务。股权代持人(显名股东)可以代表投资人在公司登记机关挂股东名,还可以在公司内部行使股东权利,这样做虽然省去了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但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那么,对于隐名股东来说,由他人代持股权究竟存在哪些风险呢?又该如何避免这些风险呢?
01隐名股东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一、代持协议无效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隐名股东在让显名股东代持股权时,往往要签订代持协议,约定双方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司法司法解释三虽然认可了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但在判定代持协议效力时,其依旧存在违反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而无效的法律风险。
在司法程序中,如若认定了代持协议无效,那么隐名股东虽然对公司履行了出资义务,可能并不能享有股东权利,分享公司经营收益。
二、行使权利受到限制
实际出资人对于股权的处分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为公司具有人合性,因此在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的情况下,即使《股权代持协议》有效,但实际出资人无法要求公司变更股东、股东名册、公司章程、签发出资证明书、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等,这使得隐名股东行使权利受到了限制。
三、显名股东侵害隐名股东权益
1、股权被显名股东私自处分的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由此可见,为了维护市场的稳定,我国实行外观主义,作为善意的第三人进行相关交易时,会依赖工商部门所公示的信息,因此在与第三人的交易过程中,第三人会认为显名股东完全可以处分股权。在第三人构成善意取得的情况下,隐名股东则丧失了股权,并进而丧失了对公司收益的分享权。
2、股东权利被显名股东滥用的风险
股权除了含有对公司经营收益的分享权外,还含有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隐名股东由于未记载在公司股东名册,往往不能直接行使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而是需要显名股东代为行使。在涉及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表决时,显名股东存在不按照代持协议约定行使股东权利的风险,极有可能对公司的运营管理造成不利的影响,并间接损害隐名股东的权利。
02如何防范风险?
一、签订股权代持协议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属于双方之间的自由约定,根据缔约自由的精神,如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形,应认可该约定有效,当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发生纠纷时,应当依据当事人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来认定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那么,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签署的出资协议就尤为重要。
因此,投资前一定要与显名股东签订书面的代持股协议,书面代持股协议是目前司法实践中确认隐名股东地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证据。另外,通过书面协议可以明确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将来出现纠纷时也能有依据可循。
另外,也可以在工商做下股权的质押登记,将公司的股权质押到隐名股东的名下。
二、与其他股东签署合作协议
因为公司具有人合性,在隐名股东取得股权时需要过半数以上股东同意,因此隐名股东应该向其他股东披露代持协议,并与其他股东就设立公司事宜签署合作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约定,隐名股东有权在某一个时间点变成显名股东,其他股东应配合办理相关的变更手续。
三、保留有关投资痕迹
在出资或增资的时候,隐名股东必须保留有关投资的痕迹,确保每次投资的资金一定要经过其本人的账户中转。出资的转账记录,将是隐名股东证明自己实际投资以及证明自己股东身份的最为直接证据。
以上三个防范方式中,签署代持股协议的毫无疑问是最有力的。但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框架内虽然承认代持协议的效力,可作为隐名股东依旧面临着代持协议无效、显名股东不按照约定履行代持协议等法律风险。
张三投资了不少的公司,由于手续繁杂加之规避关联交易,张三的法律顾问建议张三以隐名股东的方式,通过股权代持协议来控制公司,不知道这有哪些法律风险? 张三国法律上并没有隐名股东的正式定义,隐名股东是实际出资人...
实践中大量存在股权激励现象,股权激励作为公司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手段,对防止人才流失起到积极作用。 1.股权激励中的股东资格确认 一般的公司通过设立股权池分批将股权授予激励对象。在此主要看是否可依相关协...
股权代持又称委托持股、隐名投资或者假名出资,是指实际出资人与他人约定,以该他人名义代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义务的一种股权或股份处置方式。 实际出资人又称隐名股东,名义出资人又称名义股东、显名股东。 一、...
实践中,公司相关文件中记名的人(名义股东)与真正投资人(隐名)相分离的情形并不鲜见。 隐名股东出于各自原因不便显名为公司股东,故而与名义股东签订股权代持协议,由此成为公司股东。但是,由于隐名股东本身隐蔽性...
在股权代持关系中,隐名股东是实际出资方,而显名股东却作为登记在股东名册上的股东,享有股东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分取红利、对股东会决议事项行使表决权等,并承担股东义务,包括缴纳认缴出资等。 双方之间的股权代持关...
股权代持又称委托持股、隐名投资或假名出资,是指实际出资人与他人约定,以该他人名义代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义务的一种股权或股份处置方式。在股权代持中,实际出资人与他人通过协议约定,实际出资人将自己对目标公司的出资登记在他人名下,由他人行使...
股权转让从表面上看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实际上,风险存在于整个交易过程中,包括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本文从股权转让协议签署前、签署中、签署后三个节点,揭示了股权转让过程中会出现的13个高风险以及如何防范和避免陷阱。 1.签署股权转让...
导读:本文来自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司法十大经典案例之一,该文充分告诉我们,作为有限公司的隐名股东,要想以股东的身份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你必须在成为隐名股东时有足够的风险防范和准备,否则,你无法行使股东权利。以下文章来源于:江苏高院【裁判要...
“借名股东”一词,看似遥不可及,实则却经常无可避免地发生在你我的现实生活里。 亲戚注册公司但不方便挂名当股东,朋友迫切要求令你如何也难以回绝……基于种种...
代持在现实情况下并不少见,由此引发的纠纷也很多。那么,代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做又会面临哪些法律风险呢?下面让我们来快速了解一下什么是代持。什么是代持?代持又称委托持股、隐名投资或假名出资。在代持中,存在两方主体,即实际出资人和名义出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