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盗窃他人隐私如何定罪
盗取个人隐私可能会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会判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二、在网络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1、不要在网站提交个人信息。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自己的隐私通常是自己无意中泄露出去的,因此不要轻易在网站上提交自己的信息,除了银行网站,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之外,其他网站都不要提交自己真实信息;举个例子来说,几年前你可能在***这个流氓网站录入过自己的个人信息,今天你会发现你的个人信息被复制到至少四、五个网站供人搜索查询。因此,在网站或社区系统提交自己真实信息的方法是不妥的。
2、发布文章,三思而后行。在网络上发帖子,写博客,不要因为你的博客访问人数少不会有人注意就写一些自己的隐私信息,一篇文章一旦发布出去,就无法收回来了,文章会被存档、转载、甚至散布到很多你永远都不知道的网站上,而搜索引擎的触角会找到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因此,写文章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如果你不希望某些人看到你的文章,那么就不要发布它,因为文章迟早会被别人看到的。
3、使用安全的密码。如果一定要在网络上保存自己的信息(例如电子邮件、私人日记等),那么一定要使用一个安全的密码进行保护,所谓安全的密码,通常情况下是长度多于6位,有字母和数字的不容易被人猜到的密码。
4、个人电脑的安全。自己使用的电脑,要有足够的安全设置,打上最新的操作系统补丁,启用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不要访问任何钓鱼网站等等,确保个人电脑不被黑客入侵。如果发现有被入侵的异常情况,应该在第一时间内断开网线,然后再进行检测和修复。
我们可以了解到如果盗窃他人隐私的话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一般会判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希望大家可以明白。以上这些律聊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律聊网相关律师。
盗窃要哪几个证据才能定罪?手段又有哪些?亲爱的实施读者:我们都知道,偷东西,看上去很容易,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实际上从构成盗窃的行为五个条件上,就很难 ,容易被查获、判处重刑,确实很难!所以,为了判处某人重刑,用偷窃的情节方式,只能大部分都不...
与盗窃罪区别 1、与滥伐林木罪的区别是盗伐往往是盗伐国家、集体或者是他人所有、经营的林木,而滥伐通常是乱伐自己的所有、或者经管的林木,主要表现为不按规定采伐。但是,对于国家集体林木的承包者擅自砍伐承包林木、据为已有的应该认为是盗伐。因为林木...
与盗窃罪区别 1、与滥伐林木罪的区别是盗伐往往是盗伐国家、集体或者是他人所有、经营的林木,而滥伐通常是乱伐自己的所有、或者经管的林木,主要表现为不按规定采伐。但是,对于国家集体林木的承包者擅自砍伐承包林木、据为已有的应该认为是盗伐。因为林木...
男子头戴偷电动车养你绿帽行窃如何处罚据偷盗的三名男孩子供述,除了戴绿帽子的男子没有女朋友外,其余两名均有女朋友,所以戴上这样一顶帽子作案,目前案件还有侦办中。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行窃如何处罚要依据是否构成犯罪而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治安管理处...
一、如何认定入户盗窃刑法修正案(八)对入户盗窃,不论次数,不论盗窃价值的多少,一律追究刑事责任。入户盗窃不但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住宅权,而且极易引发抢劫、杀人、强奸等恶性刑事案件,严重危及公民的人身和生命安全。基于入户盗窃的这一危害性,为了...
一、原则上,只是故意泄露他人隐私的,不构成犯罪,这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属于民事法律的调整范畴。二、可能构成侮辱罪,《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
1.窃取他人手机信息是否有法律责任 非法窃取他人手机属于违法行为。1、窃取者侵犯了隐私权;私自窃取他人不愿公开的个人隐私,并且向他人非法传播。违反了《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2、被窃取了信息的人,可以告窃取人侵犯其隐私权,对方可能承担的责任有...
个人隐私保护法是如何规定的? 宪法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
[案情] 2012年1月4日,孙某同韩某一起取款时,暗自记下韩某的银行卡密码。次日凌晨,孙某在某洗浴中心包房内趁韩某不备将该银行卡盗走,后告诉田某自己捡到了韩某的银行卡。二人预谋后,于同日4时由田某在ATM机外望风,孙某通过ATM机取走卡...
1.关于网络暴力法律法规有哪些 网络暴力方面的法规现在主要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