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行为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必须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即杀人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
(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3)客体是他人的生命。
从上述二罪的犯罪构成看,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犯罪,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二罪还是有一定的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交通肇事罪可以转化为故意杀人罪,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又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明显从交通肇事时的过失转变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希望和放任的故意,构成了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
(2)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挂附在车辆上,继续行驶极有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但为逃避罪责驾车拖挂被害人逃逸,从而致被害人死亡;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不经紧急救治极有可能死亡,而将其转移至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隐藏或遗弃,从而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肇事行为人这种拖挂和转移行为直接对被害人生命权益造成侵害,其主观心理状态已发生了质的转化,进而在新的罪过形式的支配下实施了新的犯罪行为,以不作为的方式构成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
(3)交通肇事后,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并未死亡,但为逃避罪责而倒车轧辗被害人或者将被害人转移至偏僻的地方掩埋,从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转化为积极希望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并且积极实施了足以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实质行为,以作为的方式构成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
肇事罪虽然和故意杀人罪不同,但是肇事罪在一定情形下是可以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如果有其他相关问题想要了解,欢迎咨询律聊网的免费法律咨询,可以帮助你解答疑惑。
一、交通肇事罪概述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2、罪数形态 (2)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交强险全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它是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时,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第三者(车上人员和被保险人以外的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实践中,该如何区分车上人员与第三者,...
2、罪数形态 (2)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编者按:第109集《刑事审判参考》开设了抢劫犯罪案件专栏,精选一些代表性案例,对抢劫犯罪案件办理中的一些疑难、争议问题进行了解读,以期为司法实务和理论探讨提供办案参考和研究素材。现摘案例要点予以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一、进入无人居住的待租房...
涉嫌交通肇事罪肇事者应该怎么做才好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机将车停在坡道上,下车检查车辆时被溜坡的车轧死,其身份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条件下发生了转变,此时其并非是驾驶员身份而是保险车辆之外的第三者,保险公司应对其进行理赔。案情介绍熊海霞的丈夫余某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阳中心支公司(以下...
一,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前者是过失犯罪,后者是故意犯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
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有关规定,车辆撞动物不属于交通事故。另外,公路、国道上不允许动物溜达,遇到此类案件,交警部门一般不予立案。 其次,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动物上路应该由主人牵引。主人应对鸡进行圈养,鸡在公路上随意溜达,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