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一年内,对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债务人在破产临界期内无偿转让财产是没有对价的行为,必然会减少其责任财产,影响对债权人的清偿能力,进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所以各国破产立法均予以禁止,并将其规定为无效行为或可撤销行为。如美国《统一欺诈性产权转让法》规定,如果产权转让或招致义务没有一个公平的对价,一个正在或必然导致无力清偿债务的人所做的每一笔产权转让或招致的每一项义务对债权人都是欺诈性的,而不管其实际意图如何。此类行为均为无效行为。
对债务人一般性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可以撤销,这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对债务人以公益性捐赠方式进行的无偿转让财产行为,破产程序中的管理人是否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在我国则存在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公益性捐赠行为虽然也是无偿转让财产行为,但是不属于可撤销的行为。其理由如下:第一,撤销债务人的公益性捐赠行为违反合同法规定。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据此,公益性捐赠行为是不可撤销的(但非公益性赠与合同无论是否经过公证均可撤销)。而且该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还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此条规定更表明立法对公益性捐赠行为的特殊保护宗旨。法律对公益性捐赠行为的特殊保护效力应当延续到破产法的实施中。第二,撤销债务人的公益性捐赠行为不具有可操作性。当债务人公益性捐赠的财产已经实际用于公益性事业时,再想予以撤销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会引发社会矛盾。
有的人认为,公益性捐赠行为也是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所以应当属于破产法上的可撤销行为。其理由如下:第一,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一条之规定,属于无偿转让的公益性捐赠行为应当撤销,而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三十条也规定:“赠与人为了逃避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将自己的财产赠与他人,如果利害关系人主张权利的,应当认定赠与无效。”撤销公益性捐赠行为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第二,如果对公益性捐赠行为不能撤销,将会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并使其丧失任何法律救济渠道,而且还将鼓励、放纵债务人的欺诈行为。第三,如果任何债务人在面临破产之际都可以借助所谓的公益性捐赠行为逃避债务履行,甚至还可以沽名钓誉,将使社会经济秩序受到严重的危害。
笔者认为,对债务人的公益性捐赠行为(即使是具有欺诈性的)能否撤销不能绝对而论,必须根据情况作具体分析。与合同法相比,破产法属于特别法,在法律适用上应当具有优先效力。对违法的欺诈性公益性捐赠行为如果不能撤销,不仅会损害债权人利益,而且也不利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正常发展。所以原则上讲,债务人的公益性捐赠行为触犯破产法之禁止规定,是可以撤销的。但考虑到社会效应、实际可操作性等因素,此种撤销权的行使也要受到一定限制。
笔者认为,在下列情况下,对公益性捐赠行为可以撤销:第一,受赠人与债务人存在串通欺诈行为,或受赠人存在过错,知道或应当知道债务人存在欺诈债权人的故意,知道或应当知道捐赠行为客观上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第二,公益性捐赠行为尚未实际履行。虽然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将公益性捐赠规定为诺成合同。但是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还规定:“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所以,如果公益性捐赠行为尚未实际履行,管理人是完全可以申请法院予以撤销的。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赠与的任意撤销及限制】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
(一)破产抵销权之意义 破产法上的抵销权(简称破产抵销权),是指债权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对债务人即破产人负有债务的,无论是否已到清偿期限、标的是否相同,均可在破产财产最终分配确定前向管理人主张相互抵销的权利。我国新《企业破产法》(下称新破产...
一我国现行破产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适用范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破产法中适用范围调整为企业法人,即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法人,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与法人型的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新的破产法扩大...
摘要:破产经历了从有罪到无罪再到部分有罪的演变。增设虚假破产罪,标志着我国破产犯罪惩罚体系基本形成。虚假破产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客观方面的行为是复合行为,具有手段行为并进入破产程序,行为要素即齐备;该罪应属自然人犯罪,外部单位或人员可以成为...
一、捐赠与赠送的区别 捐赠,则是指一方将自身合法财产单方面无偿转移给另一方的民事行为。这种民事行为是一种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捐赠人具有绝对的捐赠自由。它可以单方面决定捐赠还是不捐赠,捐赠多少,捐赠给谁以及干什么用。此外如人体器官捐赠作...
1.请问我国捐款的法律法规是怎样的 我国的捐款的法律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是为了鼓励捐赠,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保护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破产管理人制度是各国破产法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破产法最成熟的一项制度,建立该项制度的目的是试图在破产程序过程中由熟悉破产业务的专业人员来接管债务人财产和处理与债务人财产相关的事务。而我国破产法中一直没有这项制度,管理人的职责主要由清算组来承担...
1.慈善基金的管理条例 基金会管理条例 国家《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对基金会的性质、成立条件和程序都作了规定。根据有关规定,基金会的成立门槛比较高。另外,《基金会管理条例》中规定,基金会是非营利性机构。可以以安全、合理等方式对基金会资产进行保值...
在破产程序中,担保债权就担保物优先于税收债权清偿,与谁先设立无关阅读提示:《破产法》第109条、第113条规定,对破产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抵押权的债权人,对该特定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次清偿劳动债权、...
作者:李明君 来源:法务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一百八十七条同时规定: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那么,赠与的房产是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