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大因素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第一,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信息资料无法做到真实、完整。不仅是辅助数据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一些重要的关键信息也存在缺失或者不准确。例如,一些商业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中录入的贷款人的联系方式与纸质借贷合同中的信息不一致;明明是期房按揭的贷款、信息录入时却录入为现房信息;房地产按揭贷款中不按照实际情况输入按揭楼盘的信息、没有录入楼盘信息或者随意录入楼盘信息等等。不真实的信息会引导审计人员经常走弯路,更有甚者得出错误的分析结果,极大浪费了审计的人力和时间;一些不完整或者不存在的数据信息有时候使一些审计分析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甚至使一些审计分析工作只得被放弃。
第二,被审计单位各业务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差。这个问题在目前各行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中普遍存在。例如,在银行信息管理系统中,存款业务系统和贷款业务系统没有完全实现统一管理。查询贷款情况提供的信息与查询存款情况提供的信息不一致。或者同一用户在存款业务系统中和贷款业务系统中的代码或者名称不一致。由于同一被审计单位各业务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差,审计人员在审计分析工作中就需要分别对各业务系统进行分析,审计人员无法利用信息系统做到从整体上把握审计事项的完整情况或者加大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例如。审计人员对某一贷款客户的贷款情况进行审计时。掌握了该客户的贷款情况,但是若要了解该客户贷款资金的流向及具体使用情况,就需要对该客户的存款进行跟踪了解,由于存款业务系统和贷款业务系统的非关联性,审计人员就需要重新获得该客户的存款信息,从而在存款业务系统中了解到该客户的存款情况以及资金流向,有时候存款查询和贷款查询就在同一营业网点,但由于这两个业务系统之间信息不对称,需要审计人员多次登门同一网点,极大增加了审计人员的负担。
第三,审计人员对数据分析的认识不够。虽然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工作已经获得审计人员的广泛认可,但我们注意到,由于我国审计工作起步时间不长,大部分审计人员来自于从事会计领域工作的同志,习惯于手工审计的查账方式。总认为审计不用计算机或者仅凭简单的计算机技术操作,同样可以查出问题线索。虽然这样做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但是,如此仅凭经验和一些纸质数据信息或者对电子数据的简单浏览就进行审计,势必会增加审计风险。尤其在数据量非常大的今天,如果离开计算机审计的数据分析工作,将无法把审计工作的风险降到最低。
第四,审计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不高。成功的数据分析工作需要充足有效的数据信息以及分析人员超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在审计实践中经常存在两种困境,即获取的大量数据信息却没有用武之地、当要求分析某一事项时又找不到所需要的数据或不知道用什么数据。这两种情况都是由审计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不高造成的。审计分析工作需要审计人员成为驾驭电子数据的伯乐,否则很难发现电子数据中隐含的能反映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关键特征。
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第一,针对被审计单位数据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有效地解决方案是被审计单位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信息对于信息时代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而真实、完整的信息才能为使用单位乃至社会发挥其必要的作用。因此,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措施,加大对信息管理系统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使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单位认识到真实、完整信息的重要性。从而将信息管理工作做好,为各使用单位提供真实完整地信息资源,真正使信息管理系统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
第二,针对被审计单位各业务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差,解决方案是单位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管理平台,使单位的各项业务统一纳入到信息管理平台中,不仅节省单位的开发和管理成本。而且方便了各单位对信息的综合利用,从而解决同一单位内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第三,针对审计人员对数据分析的认识不够这一问题,应使审计机关领导尤其是审计业务处室的领导充分认识到数据分析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并能够带头参与或者部分的参与具体的审计数据分析工作。信息不仅仅指纸质的信息,更应该包括电子数据信息资料,只有将纸质和电子数据信息统一综合起来才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得到好的了解:尤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大部分信息都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只有加强对电子数据的分析才会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针对审计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不高,解决方案是,加强时电子数据分析能力的培训以及培养审计人员发现和研究电子数据特征的敏感性。数据分析是体现分析人员综合能力的技术,更是分析人员思想在行动中集中体现的工作。审计人员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分析思路,审时度势的任务管理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将数据分析工作发挥到极致。
审计工作的实质是在分析了解被审计单位各项信息的基础上,发表对其经营管理等企业行为的看法。而分析研究审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加以重点改进,将是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分析研究审计数据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将会促进审计的健康有序发展。
以上便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知识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还遇到什么较为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大家登陆网进行律师在线咨询。
1.审计工作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
一、在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及引发的问题 (一)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及表现形式。发生于未来并可能为企业带来损失的不确定因素,常被称之为企业的风险。现代企业风险因素有外部、内部风险之分,其中每种风险又各有相应的表现形式。外部风险指的是外部环...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法律环境不断变化。 法律在赋予审计职业专门的鉴证权力的同时,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因发生违约、失察等行为而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并因此损害了国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第三者...
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网络应用情况以及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在行业的的网络风险等。考虑电子商务对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的影响,特别是其组织结构能否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等。考虑电子商务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人员的影响,如管理人员。特别...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应当把握好哪些环节一、评估风险企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负责了解与内部审计外包相关的风险,并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程序能充分到位。作为董事会职责的一部分,董事会应当就内部审计外包对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的支持情况、与外包商的关系管理...
(一)审计监督工作滞后 当前医院基建项目审计工作主要是对项目完工后进行的决算审计,无法对基建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特别是基建维修项目,审计部门根本就无法掌握情况。管基建维修的科室不及时整理送审资料,有的维修项目已维修了好几年还没有结账。甚至...
(一)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 具体表现为: 1、审前准备工作不充分。一是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了解太少,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尤其是对其经营状况、内控制度等未作审前调查。二是忽略制定审计方案的前期工作,未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对重要性...
一、审阅法。审阅法是审计前调查审计证据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审查和翻阅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相关文件,获得相关证据资料的一种方法。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查阅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地区、背景材料;查阅被审...
一、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证据不够充分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第6号令)中规定审计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针对审计证据的数量而言的,要求审计人员形成的...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是为加强内部经济监督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的评价工作,通过检查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