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越来越多的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用化学物质,这些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一方面使农业大幅度增产,经济效益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降低产品质量。 1、化肥污染:据统计,化肥在使用过程中浪费严重,约有70%逸失于环境中,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化肥随农业退水和地表经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养化。据监测,农村许多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都严重超标其中还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对人、动物都是威胁。二是不合理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三是化肥中重金属、无机盐等有害成分,由于长期施用对农用环境造成影响,影响了植物品质。四是化肥不合理应用,还会造成大气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进入大气,造成污染。二氧化碳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另外还会造成植物营养失衡,如植物徒长而造成病虫大发生,引起污染。 2、农药的污染:我国在1983年以前生产的农药以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为主,占总量的53%,由于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使大气、土壤、水体、农畜、水产品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一些高毒农药的施用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杀伤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鸟,影响了生态平衡。同时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使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加重了农业环境污染,使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农作物上,只有10%黏附于作物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并通过皮肤和眼睛粘膜表面接触损害人体。再是通过呼吸系统吸入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的会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甚至致癌。田间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农药又降至土壤中,严重污染土壤。田地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的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3、塑料薄膜污染:农膜的使用一方面给农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农田土壤带来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农膜,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差,另外地膜中有害物质的分解还会对农产品品质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大部分农膜使用非降解地膜,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这对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4、空气污染:以前,在农村每当农民收获完小麦、玉米后剩下的桔秆就要焚烧掉,一方面焚烧后的灰分可当化肥,另一方面省去了清除的力气。可是焚烧的浓烟不仅使行人烟眼流泪,而且给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增加了二氧化硫和降尘的含量。利用秸秆气化可解决这一难题,秸秆气化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是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八五”重点攻关项目,通过农作物秸秆缺氧燃烧,产出以含一氧化碳、甲烷为主要成份的可燃气体,在稍高于常压的状态下,通过PVC管道送往千家万户,使用起来有些类似于城市的管道煤气。 总之,农业污染防治势在必行: ①首先增强各级领导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是防治农业污染的前提和首要任务。大力向农民群众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使其正确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掌握施用有机肥的新技术、新方法,为综合防治农业的污染奠定基础 ②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采取新技术,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和机械化肥,深施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是减少化肥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搞好农业科技示范,组织农业攻关。其次还要加强环境监测,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科学制定规划,坚决兑现政策,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污染的监管,执法力度,把农业环保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农村水环境是我国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如此严峻的农村水污染形式,我们应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和出路。 (一)发展生态农业。 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植,应加快研制出高产、高抵抗力作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鼓励施用天然肥料和实施秸杆还田技术。努力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要求政府将投资重点放在生态工程的研究和利用上。生态工程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控制工程、营养元素植物带控制生态工程、农田径流污染控制生态工程等。从根源上制止农业污染,使农业生产体现出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并达到整体效益的......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步。昔日的山青水秀土肥村美的秀丽乡村,出现了水体大面积污染、土壤肥力下降、垃圾随意堆放、工业污染加剧的情况。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不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落后于城市速度,对农村居民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尽管近期国家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力度,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农村的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
1工艺多样化 我国不同地域间农村的客观环境差异较大,加之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居住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污水处理方式不能过于单一。因此,适合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必须是多样化、系列化,能够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地理环境的要求,必须做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这样才能既节省投资,又便于管理。 2运行费用低 污水处理站的运行费用一般包括人员电费、工资、药剂费和消耗费,农村污水处理的建站投资和运行费用大都是由专项污染治理经费中调拨,由于每年的新农村建设经费有限,因此,运行费用成为建站单位的沉重负担,其结......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获得了迅猛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时农民也对自我发展的期望值不断攀升。但在这种社会形势欣欣向荣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音符,其中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就是一个渐...
水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农村水体污染防治必须着眼于大系统,必须按区域或流域进行综合防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消除水体污染,从根本上治理水体污染。 1继续推进生态家园建设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
农村养猪在家养不违法。 1、农村养猪有限制的主要是针对成规模的养殖场,要求其选址不能位于环境敏感区(例如住宅区)的上风向、要与敏感区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防止猪粪尿恶臭污染)、不得占用基本农田、有猪粪尿污染物的预处理设施(主要是沉淀...
2008年7月24号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强在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中强调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危害农民健康的环境问题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迫...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浓郁的环境保护内涵,指向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现行环境立法没有充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供给,应进行历史性变革,打破传统城市中心主义立法理念,完善相应农村环境法律制度。【英文摘要】E...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求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投入,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但现阶段,我国农村环保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各种生活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业面源污染...
关键词:环境执法;原因;对策 内容提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这一新生的难题,在环境的诸多问题中,环境执法难问题已经困扰各国政府很长时间,这个问题的原因何在以及其对策为何,本文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浅析。 ...
我们知道,在饮用水安全问题上,大多数地方政府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积弊。而现在,城市的污水、工业的废水,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势头加剧,农村饮用水安全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山东省颁布实施了专门针对农村水源安全的公共政策。据相关的报道,这不仅填补了我国...
从山东省政府获悉,近日山东省环保厅、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规定通过以奖促治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优先治理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等,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
一要加大对治污设施的投入力度,对农村治理水污染的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不断提高治污能力,缓解农村水污染恶化问题; 二要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修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尤其是要将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污水和垃圾处理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