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观点认为能够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包括一般民众、社会团体和检察机关。 值得探讨的是具备什么条件的个人和团体才是正当当事人,或者才是当事人适格。从公益诉讼的目的和性质看,似乎不应该施加过严格的限制,但是出于对滥讼的担 心,要求对当事人以一定的标准做适当的防范控制。由于公益诉讼涉及的是公共利益,而且个人在诉讼中承担相关诉讼负担的能力有限,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积极性 相对较弱,而组织,特别是公益性组织对于推动公益诉讼具有重要的意义。公益性组织是以促进和保护公共利益为宗旨的非赢利性组织,例如消费者......
公益诉讼通常指国家、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以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通过法院依法审理,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回复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制度。根据诉讼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上的公益诉讼。广义上的公益诉讼包括所有维护公共利益的诉讼,狭义的公益诉讼仅指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提起的诉讼。诉讼主体问题是公益诉讼制度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涉及公益诉讼的规定仅一条,对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一、我国公益诉讼原告......
1.公益诉讼法律规定 公益诉讼的法律规定: 1、市(分、州)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第一审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基层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第一审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由被诉行政机关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第一审公益诉讼案件,可以适用人民陪审制。 3、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向人民检察院送达出庭通知书。 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庭,并应当自收到人民法院出庭通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派员出庭通知书。派员......
在我国,公益诉讼仍是民事司法制度中的新生事物,处于萌芽时期。什么是公益诉讼?哪些属于公益诉讼即公益诉讼的范围?认真加以探讨和研究,对于我们更进一步地推进公益诉讼的理论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
公益诉讼中受到限制适用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有: 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三、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 四、辩论原则 五、处分原则 ...
1.公益诉讼法律规定 公益诉讼的法律规定: 1、市(分、州)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第一审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基层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第一审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由被诉行政机关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人民法...
案情:9月6日下午,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集中宣判苏州首批食品类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5名被告人因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审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七个月不等、并处罚金的刑罚。同时,法院判令被告按销售金额十倍支付6千至2.4万不等...
一、民事公益诉讼流程是怎样的?1、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被告提出反诉请求的,不予受理。2、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第一审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原则上适用人民陪审制。当事人申请不适用人民陪审制审理的,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
诉讼制度的创新安排 诉前程序发挥监督作用诸多瓶颈亟待破题 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取得了良好开端,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和瓶颈。霍敏说,公益诉讼制度虽已建立,但配套制度措施仍不完善。调查取证缺乏刚性保障手段,调查核实意识不到位、调查核实缺乏有效...
一、公益诉讼的定义 在我国广泛使用的公益诉讼术语并非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概念,目前我国普遍认为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追究...
一、民事公益诉讼 民事公益诉讼就是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进行的公益诉讼。国务院2005年12月通过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但对公益诉讼的内涵与外延,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一般认为,公益诉讼是特定的国家机关...
规定如下: 1、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提起公益诉讼,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一)有明确的被告; (二)有具...
北京7月2日电(记者高-鑫)最高人民检察院今日对外发布《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改革试点方案》)。依据该方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免缴诉讼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中,被告没有反诉权。 公益诉讼是指对损害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