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认定(诈骗罪的认定依据)

2023-06-06 23:16发布

诈骗罪的认定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否诈骗,不以表面形式确定。从形式上看,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均属于诈骗。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应当按下列标准处罚: 1、诈骗数额较大,达到法定数额的,构成诈骗罪,应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1〕7号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第二条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第三条 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 (三)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谅解的; (五)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第四条 诈骗近亲属的财物,近亲属谅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 诈骗近亲属的财物,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具体处理也应酌情从宽。 第五条 诈骗未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诈骗目标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定罪处罚。 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一)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二)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的; (三)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 实施前款规定行为,数量达到前款第(一)、(二)项规定标准十倍以上的,或者诈骗手段特别恶劣、危害特别严重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第六条 诈骗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别达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达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诈骗罪既遂处罚。 第七条 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第八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被害人通过刑事追赃、退赔不能弥补全部损失时有权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裁判要旨】刑事案件没有执行终结也并不影响民事案件的受理和审理。为避免民事权利人(同时为刑事被害人)双重受偿,可在执行中对于刑事追赃与民事责任,依据实体责任的认定进行综合处理。因此,刑事案件未执行终结并不意味着民事案件不能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书(2017)最高法民申1914号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中国中轻国际控股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朝阳区启阳路4号。法定代表人:钱小林,该公司总经理。。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中国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住所地:......

怎样认定恋爱诈骗淘宝链接(怎样认定恋爱诈骗淘宝链接)

恋爱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为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 恋爱诈骗通常为经济诈骗,虚构身份与受害者确立恋爱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骗取受害者的信任,进而骗取受害者的钱财,这种行为是违背受害者真实意愿的,因而不能属于赠予行为。若犯罪数额已达到了诈骗罪法定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则该行为应当构成诈骗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

注意这41个坑!不知道这些法律,别碰民间借贷!

1借条、欠条的认定与借贷关系的成立1.【借条中的姓名】原告持有借条而借条上所载出借人姓名与原告姓名同音不同字,可认定原告系实际出借人。2.【孤证存疑的借据】原告起诉还款的依据仅有借据且借据存在多处疑点,其诉讼请求难获法院支持。3.【多张借条与总条】债务人出具多张借条而最后一张借条含有共字等表合计意思的,可将其认定为总条性质。4.【胁迫下的欠条】债务人主张欠条系因胁迫而出具但未能举证证实,则其仍应负偿还责任。5.【借用他人信用卡】借用他人信用卡消费并承诺还款的,形成借贷关系,并需支付怠于还款造成的......

诈骗罪的认定(诈骗罪的认定依据)


相关知识

    哪些情况下可以认定假借婚恋骗取钱财犯罪行为?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9-21 05:06

    假借婚恋骗取钱财,是指以恋爱、婚姻为幌子,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他人钱财的行为。 那么,哪些行为属于以假借婚恋骗取钱财的犯罪行为?遭遇假借婚恋骗取钱财的情况怎么处理? 1.哪些行为属于以假借婚...

    民间借贷合同中的陷阱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2-03-29 17:35

    现在社会上,借贷是越来越普遍,有走网络的,也有熟人之间的。如何办理好合规手续,以避免将来不必要的麻烦是关键。在多年审理民间借贷案例中,整理出如下40多条独到经验。一、写借条欠条的问题1、借条中的姓名原告持有借条而借条上所载出借人姓名与原告姓...

    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00:1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自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根据司法实践情况,现决定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

    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罪入刑(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罪入刑)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06:3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自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根据司法实践情况,现决定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3-29 20:2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自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根据司法实践情况,现决定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

    诈骗2万已经退款要坐牢吗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20:40

    1、是否坐牢,需要看检察机关是否提起公诉以及人民法院是否作认定犯罪嫌疑人积极退赃、主动投案自首、取得受害人谅解、犯罪情节轻微等清洁,而作出罪名成立,但是免于处罚的判决。诈骗罪的量刑除人身刑罚外,是会同时处以罚金的财产刑罚的。 2、犯罪嫌疑人...

    认定信用卡逾期犯罪的金额(什么情况算信用卡逾期)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13:04

    恶意透支信用卡一万元以上的,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以信用证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

    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罪量刑(怎样才构成信用卡恶意透支罪)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20:3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自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根据司法实践情况,现决定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

    借钱以后就没打算还法院怎么认定-借钱以后就没打算还法院怎么认定诈骗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3-09-06 01:57

    1. 借钱以后就没打算还法院怎么认定 借款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件事情,但是很多人在借钱之后都没有打算归还借款,这时候就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借款人一直拖欠不还款,债权人就会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借钱以后就没打算还法院怎么认...

    金融借款中合同民刑交叉的法律分析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5-25 16:54

    一、金融借款合同的概念《合同法》第196条的规定,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目前借款合同主要调整两类行为:一是金融机构与自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