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回放】 原告海斯曼公司是名称为跑步机(HSM-T09B2)(专利号:ZL2016 3 0134728.3)的外观设计专利的权利人。2017年4月6日、4月12日,原告分别对被告康瑞达公司的官方网站及该公司在阿里巴巴国际站的销售网站向公证处申请网页公证;并于同年4月17日向法院申请诉前证据保全,法院根据原告申请采取诉前证据保全措施,到被告公司查扣了涉案侵权产品。原告认为被告构成专利侵权,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立案后,原告向法院提出财产保金申请。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一、委托生产侵犯专利权商品构成犯罪吗有法律责任。委托合同,是指受托人为委托人办理委托事务,委托人支付约定报酬或不支付报酬的合同,委托合同的受托人处理受托事务的后果,直接归委托人承受,受托人的行为视为委托人的行为,受托人行为引发的法律后果由委托人承担。专利侵权案件中,只要能证实上述委托与接受委托的关系,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要求生产被控侵权产品,应当视为委托人为被控侵权产品的制造者。因此,有关制造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应当由委托人承担。《专利法》第十一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1年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时,将因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责任纠纷作为一类案由正式写入规定,纳入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从性质来说,恶意诉讼的实质是对诉权的滥用。正确划分恶意诉讼和正当维权的界限,有利于达到保护权利与防止权利滥用的平衡。小编今天带来了相关裁判规则与司法观点。裁判规则1.非真正著作权人以权利人身份通过诉讼形式牟取不当利益,具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直接故意的,构成恶意诉讼——魏章莉与谢家兴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责任纠纷案案例要旨:恶意诉讼应具备侵害行为、主观过错、......
导读:在专利侵权案件中,先用权作为一种抗辩理由,一直被广泛援用。那么,专利侵权案件中,先用权如何适用?我们为你准备了相关法律条文与知识,希望给你一定的参考。先用权是指非人在专利权人申请专利的申请日之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做...
专利间接侵权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依据 1.专利法的规定 我国现行《专利法》对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构成以及责任追究没有明文规定。 2.《民法通则》和最高院司法解释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7)第130条规定了共同侵权及其责任承担方...
侵犯专利权怎么认定侵犯专利权的认定:从我国专利法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构成专利侵权行为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有被侵犯的有效的专利权存在。一项发明创造只有在其被授予专利权的有效期间内,才受法律保护,第三人实施该项发明创造才有可能构成侵犯专利权,...
一、专利侵权起诉多久立案因专利侵权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在案件进行受理后,符合起诉条件的,应该在七天内进行立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在中小企业迈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仍有不少企业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足,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那么,中小企业应该如何进行专利维权?发现专利被侵权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国内专利维权有哪些途径?专利维权途径自行和解: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
1.侵犯专利有什么法律惩罚 《专利法》 第五十七条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
专利权是专利人利用其发明创造的独占权利,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专利侵权行为分为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两类。直接侵权行为。这是指直接由行为人实施的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其表现...
专利侵权判定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曾经在某份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某法院在审理某产品发明专利侵权案件的过程中,直接将原告生产的某专利技术产品与被控侵权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最后认定被告生产的产品与原告专利技术产品一致,因而判定被告侵权。可能对于...
【裁判要旨】功能性特征的识别及其保护范围的确定一直是专利侵权案件的审理难点。本案即系人民法院准确认定专利功能性特征保护范围的典型案例。本案判决的突出意义在于,囿于举证限制,在功能性表述特征应否识别为功能性特征或其例外存在较大争议的情况下,虽...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民事判决书(2016)沪73民初113号原告: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某某,该公司董事长。委托诉讼代理人:何某,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委托诉讼代理人:王一,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