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开车撞人逃走后又投案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内容知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一、开车撞人逃走后又投案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是。
第一,法律禁止交通肇事后逃逸,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被害人的利益,维护交通管理秩序。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而具体地规定了交通事故发生后,车辆驾驶人应当履行救助等义务,《刑法》将交通肇事后置被害人的生死于不顾的逃逸行为作为加重处罚的条件。如果将行为人交通肇事后的逃逸界定为规避法律追究而逃跑,无疑会使法律规定行为人的保护现场、抢救伤者的义务化为乌有,极大地损害被害人的利益。
第二,将“交通肇事后逃逸”理解为逃离现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救助义务更符合立法的本意。从字面上理解,交通肇事后逃逸可以做两种解释:一是逃离现场,不履行救助义务;二是为逃避法律追究而畏罪潜逃。对《刑法》条文中的“逃逸”如何理解,立法机关并未作出解释。因此不能简单地得出“逃逸”就是逃避法律追究的结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较小,法定刑也相对较轻。法律完全没有必要将这种涉嫌轻罪而逃避法律追究、妨碍国家追诉权利实现的行为作为法定的加重处罚的情节。国家追诉权利的实现与公民的健康和生命相比,法律更关注的是后者。从这个角度讲,将交通肇事后的逃逸理解为逃离现场,不履行救助义务的行为更为准确科学。
此外,从《刑法》的规定看,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加重处罚分为两档,一是有逃逸情节的加重;二是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显然,法律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指的是不履行救助义务、逃离现场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无论其事后是否投案,都构成《刑法》意义上的“逃逸”。相反,如果行为人履行救助义务后逃跑,则不能适用加重处罚的规定。
第三,交通肇事逃逸后又投案自首的行为不影响“交通肇事逃逸”的成立。至于其逃逸后因畏惧法律或者其他原因又投案自首的,只是一个从轻处罚的情节,不能成为否定其肇事后逃逸的理由。
自首会考虑从轻处罚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认定为自动投案,构成自首的,因上述行为同时系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义务,对其是否从宽、从宽幅度要适当从严掌握。交通肇事逃...
撞人逃逸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 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案例1:孙某驾...
交通肇事逃逸再也不能开车了吗?不一定。 造成交通事故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200-2000元罚款。没有说可吊销驾照,只说可并处15天以下拘留。 101条第二款的规定,是对第一款的补充,前提条件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在这种情况下逃...
开车撞人逃逸,需要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条件才能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构成肇事逃逸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自首是《刑法》规定的法定减刑情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开车撞死人逃逸怎么处理? 交通肇事撞人后逃逸,应当根据造成的后果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
过失撞死人:交通肇事罪 故意撞死人:故意杀人罪 过失撞人后,将受害者带离事故现场致其死亡:故意杀人罪。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就是犯罪: 1. 死亡1人,司机负事故主要责任 2. 重伤3人,司机负事故主要责任 3. 喝酒后、吸毒后、无驾...
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的处罚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另外,保险公司一般会将交通肇事逃逸作为商业险免赔的事由。所以交通肇事逃逸不仅要加重刑罚,还将导致商业险难以索赔,甚至无法得到赔偿,因此,交通肇事后切忌逃逸 《最高人...
七年以上,酌情减刑 1、首先主动投案自首行为属于法律上从轻处罚的一个情形,法院在最后的量刑时也会考虑到这一因素。 2、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
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的处理方法(一)、《刑法》规定《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
编者按醉酒驾车是常见多发案件,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少疑难、争议问题,小编特对《刑事审判参考》中登载的相关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摘案例的要点予以转发。1.校园道路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道路?第892号李启铭交通肇事案指出:从相关法律文件对道路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