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指使交通肇事逃逸构成共犯吗

2023-06-06 16:43发布

路人指使交通肇事逃逸构成共犯吗

路人指使交通肇事逃逸构成共犯吗

交通肇事非乘车人指使逃逸一般不构成共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非乘车人如果属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之一,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共犯。


相关知识

    道县祥霖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道县祥霖铺镇有多少人)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1-26 04:22

    案例一: 例:甲(男,某单位汽车司机,32岁)于2002年8月17日上午11时,同装卸工乙、丙等三人驾驶解放大卡车由某乡向市里送货(该货车核准载重8吨,该批货物约重13吨多)。车超速行驶,当开到某乡政府的十字路口时,将前方同方向骑车的丁连人...

    交通肇事罪指使逃逸处罚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2-04-20 21:53

    交通肇事罪指使逃逸处罚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情况下,指使肇事者进行逃逸的,指使者是有可能构成共犯的,情节严重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

    指导案例:交通肇事连环碾压致死,前后车的刑事和民事责任如何认定?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2-06-09 17:36

    指导案例1450号王某华、陈某华交通肇事案——车主指使驾驶人员逃逸致被害人遭连环辗轧死亡的刑事责任认定一、基本案情被告人王某华,女,1972年×月×日出生。2019年11月29日被逮捕。被告人陈某华,男,1966年×月×日出生。2019年8...

    司法解释对交通肇事罪中共同犯罪规定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1-08-27 08:37

    首先,从交通肇事罪的法律规定来看,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交通肇事罪过失构成共同犯罪吗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1-08-28 06:14

    交通肇事罪过失构成共同犯罪吗司法解释有明确限制,只有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才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其他的不构成。因为交通肇事罪本来就是过失犯罪,不同于故意犯罪。司法解...

    哪些非驾驶员能犯交通肇事罪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2-04-20 23:33

    哪些非驾驶员能犯交通肇事罪 根据《最高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行驶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交通肇事...

    酒后肇事逃逸拘留多少天(酒后肇事逃逸拘留多少天)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2-15 15:31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判刑,针对不同情形,交通肇事后逃逸要判几年?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

    车主纵容他人醉酒驾驶发生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2-04-20 14:35

    【裁判要旨】机动车辆所有人明知他人醉酒的情况下,仍纵容他人驾驶机动车,车辆所有者与车辆驾驶者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在过失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场合,由于交通肇事事实上乃危险驾驶的加重结果,故车辆所有者亦要对交通肇事结果负责,进而成立交通肇事...

    交通事故逃逸酒驾认定的法律要拘留多久(酒驾逃逸发生交通事故怎样处罚)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3-11 06:20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判刑,针对不同情形,交通肇事后逃逸要判几年?   1.  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

    交通肇事后让他人“顶罪”的责任认定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2-04-20 04:40

    交通肇事后让他人顶罪的责任认定? 对于此案的争议观点主要有如下三种: 一、甲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包庇罪、伪证罪。理由如下: 1、甲指使乙、丙的行为符合教唆犯要件。根据刑法总则关于教唆犯的处罚原则,应以实行犯的行为性质确定教唆犯的行为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