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问题
1.1影像科工作性质特殊,检查中医患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时间短,长时间繁琐工作造成某些医务人员缺乏患者中心的理念,表情淡漠,话言生硬,不耐心解释。
1.2业务问题有些医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检查不规范,阅片不系统,对各种影像信息不认识或认识不足,导致漏诊、误诊、延误诊断,从而产生医疗纠纷;缺乏必要的医疗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在搬动病人和摆放体位时加重病人痛苦,甚至引起新的损伤或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休克、心脏骤停、造影剂过敏反应等危急重症不能立即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处理,延误抢救时间,造成纠纷。
1.3影像科与临床科缺乏沟通问题双方各自为政,不交流不沟通,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脱责任。申请单为影像科提供不了有价值信息,报告单为临床提供不了诊治依据。
1.4责任心问题部分医务工作者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不认真阅读申请单内容,出现病人和部位检查错误、左右标识错误,写报告时姓名、性别、年龄错误,阅片时疏忽大意、张*李戴等;影像资料保管不善,造成影像资料的损坏、丢失,现代化医疗设备内部存储的关键数据丢失,在病人提出质疑时科室无法作出自身无责任的举证;不注意病人辐射防护,引起病人家属不满。
1.5硬件问题划价、登记、领取结果窗口过小,医患沟通出现一定障碍;候诊处人流量大,导致很多患者在等待中产生不满情绪;标识不够醒目清楚,导致一些患者无法顺利找到检查、登记、划价的地方,导致纠纷发生。
1.6复杂的检查流程患者到影像科检查前多数已经过排队挂号、排队候诊、就诊等多个环节,到影像科后一般再经过影像科排队划价、收费处排队付费、影像科排队登记、检查室排队检查、登记处排队等候取检查报告、借片等复杂过程,本来就身体不适的患者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在排队等待上,心情不佳、病情较急、年老体弱、活动不便、无人陪伴的患者往往产生不满和怨恨,病人的这种不满和怨恨一般不敢向临床医师发泄,如果影像科稍有怠慢,患者的这种情绪就会发泄在放射科医务人员头上。
2、防范措施
2.1改善服务态度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热爱本专业,有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从细节做起为患者提供方便,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积极愉快的面对患者,详细热情的与患者沟通,有效的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
2.2完善培训机制强化科室管理,全面提高放影像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定期培训医学基础知识,提高应急能力。影像医学快速发展,知识更新异常迅速,人才的培养尤其艰巨和重要。目前我国影像学医师的培训还不够完善,影像科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规范的训练方案,进行全面专业训练,逐渐提高业务素质和整体技术水平。还要加强临床知识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休克、心脏骤停、造影剂过敏反应等能立即按照操作规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处理。
2.3影像科与临床科加强沟通临床科和影像科在医院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两者都需要对方的配合,双方的信息充分交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影像科是按照申请单完成各种检查的,而申请单来自于临床各科各种年资的医师。如何正确领会临床医师的医嘱,做好准确的检查,帮助临床医师达到诊断的目的,对影像科来说至关重要,也是避免纠纷和差错的途径。放射科医师养成定期下临床的习惯,向临床医师介绍影像学知识,了解临床需求,临床科室要邀请影像科积极参与临床查房、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建立复杂病例影像科临床科共同读片制度等。影像科应主动配合临床医师做好患者各种检查、治疗间的衔接,不使工作脱节。影像资料与临床资料发生矛盾时应双方应及时沟通查找原因,而不是相互推诿。
2.4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阅读申请单内容,规范检查,严格审核;专人妥善保管影像资料,做好现代化医疗设备的数据存储;对患者做好辐射防护;规范书写影像诊断报告,在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时不能妄下结论,而是提出可能的诊断并给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2.5改善硬件条件影像科合理布局,各检查部门相对集中,标识清楚;减少中间环节,将医技检查划价工作交由收费员承担;建立老、弱、急症患者优先检查制度,缩短检查和取报告时间;病人流量较大量时设立放射科巡诊医师或导医服务。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
(一)调解
首先发生医疗纠纷双方先进行调解,调解的方式有三种,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或者一种调解不成功再用其他方式进行调解。调节方式如下:
1.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尊重患方知情权的义务,应当就患者病情及诊断治疗经过做出专业性的说明解释,加强与患方的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
2.调解:医患双方通过沟通,遵循合法、合理、自愿的原则,互谅互让达成一致和解意见的,应当签订协议书,由医、患双方签字盖章。
3.第三方调解。
(二)司法鉴定
如果纠纷不能成功调解,那么可以进行司法鉴定,根据司法鉴定结果走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司法鉴定包括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一般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法律诉讼
司法鉴定之后可以进行法律诉讼,法院判决之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受理法院的上级法院提出上诉。上诉期间原一审判决不生效。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上诉期满未上诉或两审终审后,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
1、住院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不满意或持有异议,首先向科室主任反映,由科主任调查或安排有关人员给患方作出解释或答复。
2、对科室解释或答复的问题若有异议,患者或家属可投诉到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属医疗方面的问题,向医务科投诉;属护理方面的问题向护理部投诉;属医疗收费问题,向审计科投诉;属医德医风问题,向党办投诉)。管理部门接到投诉,及时进行调查核实,作出解释和答复。
3、对医院管理部门作出的答复意见仍有异议(属医疗质量或技术问题,可向市卫生局医政科申请医疗鉴定,或直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属于医疗服务及医疗行风问题,可向市卫生局监察科或市纠风办投诉解决)。
对于医患关系的形成,在很大的程度上医生需要负重则,在医疗态度上,在一些医术上面都要好好的进行相应的反思,同时患者及家属也是,需要进行换位思考。不能对于很多的问题一下子进行扩大。如有更多相关法律问题可以咨询律聊网的律师。
一、解决医患有哪些部门 解决医患有医患关系办公室,它们的职责是: 1、在院长、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医疗投诉、纠纷处置工作。 2、负责组织制定或修订医疗投诉、纠纷处置等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并组织实施。 3、负责组织医疗投诉、纠纷的接访工作,...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机制为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切实做好纠纷发生后处置工作,有效保障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特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机制。一、医疗纠纷防范(一)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除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外,应当组织调查,判定是否属于;对不能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应当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医疗纠纷案件中如何判断病历真伪《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纠纷采用一般过错责任原则,第五十八条(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规定是过错推定原则。医疗纠纷案件利用医疗过错鉴定即可解决问题;争议最大的是如何确认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进而 推...
医患行政调解的原则和方式 一、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共同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后者主持调解达成协议。这种调解程序规范,达成的协议如果没有法定撤销事由,就成为合法协议,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卫生部等三部门发出通知,要...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办法有哪些呢?如何才能做好医疗纠纷的防范和纠纷发生后处置工作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办法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办法有哪些 一、医疗纠纷防范 (一)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
1、当发生医疗纠纷时,科室必须保管好病案,不得丢失、涂改、外借。2、科主任对本科内出现的医疗纠纷负责,医疗纠纷出现后科主任首先负责接待投诉的病人或家属,了解投诉内容,进行调查。能够当时答复者,给予准确的解释。当时无法答复或需调查后答复的应明...
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为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切实做好纠纷发生后处置工作,有效保障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特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机制。一、医疗纠纷防范(一)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执业意识...
医方该如何正确对待医患纠纷? 一、全面实施三个一工程,正确对待和处理医疗纠纷 三个一工程即一次纠纷,一次总结,一次教育。我院向社会公布了投诉电话,设立了多种投诉处理渠道:门诊大厅设立了病人服务中心,接受患者诉求;财务科随时接受患者对价格方...
1、当医疗纠纷或投诉发生后,纠纷投诉所在科室负责人应当立即向医务科报告,隐匿不报者,将要承担可能发生的一切后果。 2、医疗问题所致的纠纷,首先所在科室应先进行调查,迅速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控制事态,争取科内解决,防止矛盾激化,并接待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