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言论侵权要到哪个法院起诉
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对于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秉持的原则是: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为了对侵权行为地予以明确,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四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在该解释中,针对日益活跃的信息网络,专门就侵权行为实施地以及侵权结果发生地,进行了更为具体明确的界定。该解释第二十五条规定: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
二、网络言论侵权构成要件
1、有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关于某一行为是否构成侵害他人名誉权,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须有传播散布之行为,即该行为需为第三人所知悉;侵害行为系针对特定人为之;传播内容必须有妨誉性,即该内容具有贬损他人名誉、降低他人社会评价的性质。侵害网络名誉权的具体方式有:一是指向权利人的真实姓名、现实身份,对其进行侮辱、诽谤;二是仅指向"虚拟主体",对其背后的民事主体进行侮辱、诽谤。
2、该行为造成了权利人名誉权受到损害的事实。一般认为,损害具有三方面的特征:损害是侵害合法民事权利和利益所产生的后果;损害具有客观真实性和确定性;损害具有法律上的可补救性。由于网络名誉权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合法民事权利,侵害网络名誉权的行为无疑是一种侵害合法民事权利和利益的行为。侵害网络名誉权所造成的后果或者表现是,降低他人在网络上的评价或者降低他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评价。网络环境下也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因此对于一个在网络环境下享有较高评价的人来说,更容易在网络世界获得更多利益,在很多时候这些利益都能够转变为现实利益。因此,网络社会评价的降低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损害。对于网络名誉侵权,在现实生活中实行救济的同时,也可以要求行为人在网络环境下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民事责任,从而恢复受害人的网络名誉权。因此,对网络名誉权的损害也完全具备上述三方面的特征。
3、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网络环境的特性并没有对因果关系理论的具体适用导致任何特殊情况,在网络名誉权侵权案件中,因果关系理论没什么特别要求。
4、侵权人主观方面存在过错。通常认为,侵权人主观方面存在过错是网络名誉权侵权不可或缺的构成要件。而过错在网络名誉权侵权中的具体适用,与传统名誉侵权无异。
三、网络言论侵权怎样维权
网络侵权案件包括利用网络进行的名誉侵权、商誉侵权、电子邮件隐私侵权、个人信息侵权、网站经营者隐私权保护、中间服务商责任、垃圾邮件侵权、利用木马等程序的侵权等等。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艳照门”事件,其他类型的如上所述的侵权事件,都属于网络侵权。
市民一旦遭遇网络侵权,应立即固定证据,并积极主张权益,向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侦查处理。如果侵权人涉嫌严重刑事犯罪,公安机关侦结后,可以由国家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以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对于一些利用网络进行的情节不太严重的侮辱、诽谤案件,如有明确证据,受害人可以到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向公安机关报案,还是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证据的率先取得和固定都十分重要。因为对网络上发生的民事侵权案件与一般的侵权案件取证是不同的,都要证明其行为的违法性、违法行为人要有过错存在、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一旦不注意证据的固定,灭失后再主张权益则很难。
如果各位读者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需要咨询,欢迎来律聊网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
?痉ㄊ导?擦至肿茏堋? 举例子,淘宝网上购物,买家A在北京,在淘宝网上向海南一卖家B购买海产品,收到后发现发过来的海产品是变质的,买家A如果想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应该如何起诉,向哪里法院起诉? 其实如果放到现实世界,没有淘宝网这一个...
因公事在微信群里发泄不满,在他人劝解后又发出有些人躺着说话不腰疼……品行连×都不如等信息,结果被起诉至法院,被判在微信群里道歉。微信群里回信息品行连×都不如杨某与李某都是女性,曾同为西安某文化传媒公司股东,杨某还兼任该公司总经理秘书。两人...
微信不实言论可以起诉对方名誉吗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自己的言论。然而,这些言论有时会涉及到不实信息,给他人带来了负面影响。那么,如果发布了不实言论,我们是否可以起诉对方的名誉权呢? 根据我国...
平时在生活上遇到了高兴或者不高兴的事总是忍不住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分享这是很多人的常态那么问题来了???在自己的朋友圈吐槽到底受不受法律制约?有人说网络非法外之地肯定受法律制约可有人却说朋友圈是私人的不过分就好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法院就调解了这...
1,侵害名誉权的最基本要件是看受害人的社会评价是否降低。侵权人用语言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或者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致使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的,应认定属于侵害名誉权行为。2,认定构成侵害名誉权,还应当...
微信群聊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如果有人在群里骂人,群主“慢作为”或者“不作为”,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近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就通报了两起典型案例,指出:&l...
指导案例143号北京兰世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黄晓兰诉赵敏名誉权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2020年10月9日发布)关键词民事/名誉权/网络侵权/微信群/公共空间裁判要点1.认定微信群中的言论构成侵犯他人名誉权,应当符合名誉权侵权...
网络恶搞是否侵权 恶搞一词中的恶显然有恶作剧的意思,搞则有搞笑之意。如果情节较为严重,伴随着人身损害,那就有可能构成侵权。网络恶搞是指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针对著名的人、事物、事件或作品,应用各种手段炮制出来的,违背常理、让人啼笑皆非的网络一些...
欠钱不还属于民事纠纷案,向对方所在地的区、县、县级市法院起诉。《民诉法》规定的民事诉讼管辖地:第二十一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