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王某向李某借款10万元买车,李某以转账的方式将10万元打到王某男友小王的银行卡上。后李某向王某催还借款无果。今年7月,李某将王某和其男友起诉至法院,要求王某偿还其本金和利息。法庭上,李某出具了打款凭证和其与王某交涉时的微信语音,其中语音内容是王某于2014年底承诺“给款”的单方微信语音。
微信语音可否作证据使用?
微信语音能否成为证据,首先看其是否符合民事证据法律上的合法性要求。证据的合法性是按照法定要求和法定程序取得。证据合法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证据形式符合法律规定
2.证据的收集过程符合法律规定
3.证据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审查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有下列几种: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的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
微信语音是录音证据,属于证据类别中视听资料这一类,形式符合法律的规定。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8条规定:“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这是民事案件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强调了证据取得的合法性是能否成为证据的先决条件。
非法证据不具有证据能力,不能被法院采纳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对于这种证据的限制主要有二:
一是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亦不能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
二是不得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如采取暴力、胁迫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
因此,以非法拘禁、暴力、欺骗、威胁等方法获取的言词证据应一律排除,而以偷拍、偷录的形式取得证据是否构成对他人权益的侵犯却是有争议的。现行实务做法是,。在不构成对他人隐私的侵犯的情形下,秘密录制的录音资料可以作为证据。微信语音是诉讼双方对录音这一事实知情的情况下所录,不属于偷拍、偷录和侵犯隐私的范畴,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随着网络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案件数量不断增加,聊天记录等可作“呈堂证供”也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有道是“东西可以乱吃,话却不能乱说”,过去这句俗语常常被...
一、什么情况下夫债不用妻还(《婚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丈夫个人债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
跨境电商贸易中,物流公司有时会碰到顾客以“跨境电商贸易需要”为名,要求购买空白快递单的情况。 虽然物流公司在低价出售快递单之后也没有获得任何走私分成,但仍然会被海关认为是在故意帮助...
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下称“决定”),修改后的《专利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
案情 2011年8月9日,原告谭某驾驶被告某建材有限公司所有的沪A72116、沪C9115挂重型半挂车到江西省**镇市电厂拖运煤灰。当日22时10分许,在电厂内排队等待装运煤灰过程中,因车辆出现故障,无法启动,在被告某建材有限公司押车人的建...
7月10日起,由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的《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网店刷好评、删差评被行政处罚等36种情形拟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此次修订,是对自2016年4月起实施...
当前,为有效控制新冠疫情的进一步蔓延,各国家、地区间实行了诸多出入境限制,企业亦实施了不同程度的远程办公、居家办公政策。 基于出行的限制,为提高交易效率,当事人可能会通过互联网等远程通信方式签署合同...
一、目前法律方面的空白 微信朋友圈的主要作用在于分享和关注朋友的生活点滴,从而加强联系,是一个由熟人关系链组成的私密圈,是一个交流平台,而不是一个电商平台。而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在《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本办法所称网络商品交易,是指通过互...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这句话各位一定不陌生,先不说这句话的法理逻辑,从社会日常逻辑角度思考。 当甲乙双方的纠纷无法调解进入司法救济程序时,居中裁判的法官属于完全陌生的第三方,既不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85条规定: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奠定了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石,为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司法保护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