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指为了竞争或个人目的,通过不正当方法获取、披露或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根据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的手段的不同,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
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盗窃、利诱、胁迫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这三种手段是侵犯商业秘密,使权利人商业秘密丧失秘密性的最主要方式。
以盗窃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秘密窃取的方式取得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这是激烈商战中各类不法的经济间谍通常采用的手段。盗窃行为的实施者可以是内部知情人员,也可以是外部人员。
以利诱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是指行为人通过对知情者施以钱财、地位、高薪等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来换取商业秘密。知情人在这里包括掌握和了解商业秘密的有关人员,如商业秘密权利人的雇员,以及技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或其他因工作关系而了解商业秘密的人员。
以胁迫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是指以给商业秘密权利人或掌握、了解商业秘密的有关人员造成损失相要挟,从而取得商业秘密的行为。胁迫一般是针对知情人本人或其亲属的生命健康、名誉、财产。
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是指除了上述三种手段以外的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现实生活中主要有以下所谓洽谈业务、合作开发、学习取经以及技术贸易谈判等为幌子套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这些手段从根本上说是违反商业道德原则的不正当手段,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二)披露、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
以盗窃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本身已构成侵权行为。在此基础上,如果对商业秘密加以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则构成对商业秘密的进一步侵犯。披露,是指行为人公开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的行为,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和动机,只要实施了公开的行为即可构成。使用,通常指行为人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将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直接用于生产、经营之中的行为。允许他人使用,指行为人将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提供和转让给他人使用。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秘密的要求,披露、作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这种行为与前两种行为不同。前两种行为,行为人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商业秘密的行为本身即构成侵权,对获取的商业秘密存在严惩的权利瑕疵。然而,这一种侵权行为是以行为人和权利人之间有保守商业秘密的权利义务关系为前提的,作为取得商业秘密的一方,其取得商业秘密的方式是合法的,即是通过合同或其他正常途径而合法取得或掌握商业秘密的内容的。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权利人要求,取得商业秘密的一方应保守秘密,不得向外泄露有关商业秘密而构成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实施者主要包括:与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如技术合同的合作方、技术转让合同的受让方、被许可方、权利人的雇员等。
2.概念不明确,可操作性差 如《保险法》第64条规定: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投保人已交足2年以上保险费的,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其他享有权利的受益人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由于人寿...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2,假冒他人专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
法律法规: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
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本条规定:16-18周岁,靠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是可以签订民事合同的,合同依法成立并受法律保护。而《...
关键词:商业秘密;构成要素;采取保密措施 为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刑法增设了侵犯商业秘密罪条款,将情节严重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上升为犯罪,运用刑法加以调整。但是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观构成要素在实践认定中还存在不少争议,需...
一、问题的提出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四届部长级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人世决定。这标志着中国将作为WTO的成员国,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开始必须遵循WTO框架内的游戏规则。乌拉圭回合时建立的WTO,作...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我们的生活已变得日益方便快捷,一只手机在手,基本可以满足各种日常生活需要,甚至不需要手机,刷脸也成为一种新兴的方式。 但与此同时,我们个人信息的保护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2009年2月28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了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个罪名。 这是首次直接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
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2009年2月28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了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个罪名。 这是首次直接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对侵犯商业秘密罪 重大损失的认定 ——以审判实践为视角 江波*南山区人民法院 【摘要】侵犯商业秘密罪中重大损失认定标准无立法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认定标准多样,争议较大。本文首先总结了当前司法实践中对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