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未交保险员工如何维权
现行的国家规定,每个单位必须给员工缴纳五险,不论私企还是国企,您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但这个过程比较复杂,耗费精力。如果涉及的金额不大就没必要耗费自己的精力,仲裁就跟打官司似的,要取证什么的,您可以直接跟单位谈,让他把这部分钱补给您。如果确实需要仲裁,可以拨打12333社保局电话,咨询相关程序。
可以到劳动局投诉。
用人单位逾期未缴纳社会保险的处罚:
1.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
2.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
3.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要求该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
4.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
申诉到劳动仲裁,要求补缴五险。
注意如果没有劳动合同的话,就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签到簿、经手的票据、胸签、同事会餐合影、工资条、证人证词等等等。
同时,可以要求劳动仲裁解除劳动关系、双倍工资或者其它经济补偿。
五险为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五险”方面,单位和个人的承担比例一般是:养老保险单位承担20%,个人承担8%;医疗保险单位承担6%,个人2%;失业保险单位承担2%,个人1%;生育保险1%全由单位承担;工伤保险0.8%也是全由单位承担,职工个人不承担生育和工伤保险。
从内容上说,社会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以政府强制实施为特点的一种保障制度。
劳动者可以到劳动局投诉,也可以去劳动仲裁进行申诉,要求补缴五险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保的还会受到处罚,一般情况下养老保险单位是承担20%,自己是承担8%的,以上就是对你提出的问题的回答,你可以的律师。
被忽悠买了保险如何维权 第一:去保监会投诉误导老人购买保险。保监会都是倾向于投保人。 第二:去保险公司退保,他们有协议退保,至少咱交了多少钱要全部退回吧,这个必须的坚定,保险公司最怕客户闹事,影响他们声誉的事他们肯定会让步。 第三: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法释【2010】12号)第1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
根据住房公积金条例规定,公积金是强制缴纳的,公司不交住房公积金是违法的,有相应的处罚,职工也可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诉。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20条规定: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少缴 第37条规定单位不办理住房...
很多公司都不给员工缴纳社保,很多人都不知道,公司这样的做法合不合理,更不知道该怎么去应对。小编告诉你:公司不给员工交社会是违法的哦,并且,后果还非常的严重,如果您的公司没有给您交社保,请一定记得追缴哦。用人单位违背劳动法律的规定,不缴纳或不...
乘着社交媒介日新月异的快车,做微商、开网店成为了很多人本职工作之外的又一生财途径。一边拿着单位发的工资,一边又在朋友圈里赚零花钱,让很多人心生羡慕。然而,员工业余做微商被处罚、辞退的案例也屡见不鲜。近期,一家私企职员就因工作时间做微商,被老...
随着现代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医保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如果公司逾期未交医保,医保可能会停保,给员工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和财务损失。那么,公司逾期未交医保导致医保停保怎么办呢? 首先,公司应该尽快采取措施,与...
无故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在没有任何合法甚至合理的原因,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延期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要是老板拖欠了员工的工资并且没有写欠条的情况下,员工应该如何维权? 拖欠工资没欠条怎...
法律无明文规定,不能成立职务侵占,如果在劳动合同有相关约定或公司规章制度有规定在职期间不能接单,给公司造成损失,公司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职务侵占罪(刑法第270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
1,关于五险一金,根据《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明显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特点,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拒绝承担该项法定义务。2,社会保险的缴纳是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来承担的,其...
江西省最新产假规定 江西省最新产假规定:2019年法定产假为128天,其中,生育第一胎的准妈妈享受98天的产假,满足其中生育第二胎及以上享受128天。政策法规解读这下好了,很多家里生了小孩的准妈妈即将离开职场生活。这一假期,她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