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记录完善与否,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充分体现。对审计资料的记录应当简明扼要,使人一目了然,不产生疑义。因此,审计人员必须运用好语法、修辞、逻辑等基础知识,掌握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基本技能,用精炼的文字,准确完备的表达复杂的审计对象,使审计记录条理清晰,简练畅达,观点鲜明,重点突出。
二、确定审计记录的分类标准。同一审计人员在同一审计事项往往因分类思路而异遂产生一些难以进行综合的审计记录,例如:经济师、AICPA、ACCA,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制定统一的审计记录分类标准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基础建设。在制定审计记录的分类标准应做到:要注意所列记录应当与会计对象的分类方法基本协调,必须将会计账户分类与按项目分类有机结合,坚持以按会计账户分类为基础的方法。
三、设计审计资料的分类记录。要按照审计操作的不同特点,分门别类地设计各具特色的审计记录。审计记录一般可分为审计调查记录和书面审查记录两大类。审计调查记录按调查对象多少,又可分为个体调查记录与群体调查记录,这两种记录需要载明类似于会议记录的有关内容,以陈述性表达为主。书面审查记录按操作方式的不同可细分为摘录性记录与计算性记录,书面审查记录应尽可能围绕审计事项的个性,多设计些格式,这样既便于审计记录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能促进审计操作标准化。
四、严格审计取证记录内容。审计记录作为一种特定的审计文书,它也像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一样,具备其必需的实质性内容,审计取证记录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被审查内容的事实陈述;二是审计的方法;三是审计取证的对象;四是存在的错弊问题属于何种性质;五是提供审计证据人员的签证意见;六是审计记录人员的签名;七是审计记录复核人员的签名。
五、开展审计记录交流。审计机构应有计划地开展审计记录专题评议、专项经验交流和专业知识竞赛活动,选优判劣,通过交流经验,拓展思路,提高审计记录规范化操作水平,进而使审计记录更加完善。
由此可见,审计记录对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而言都至关重要,它贯穿整个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和写好审计报告的依据。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审计记录,充分保证审计质量,以降低审计风险。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知识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还遇到什么较为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登陆网进行律师在线咨询。
但凡是分家,总归少不了数字,哪些是你的,哪些是我的,少不了你欠我多少,我欠你多少,少不了哪些该欠,哪些不该欠……诸如种种的争执争论,尤其是当涉及到公家钱时,尤为慎之又慎。 基于...
(1)盘点法。又称盘存法,是指通过对有关财产物资的清点、计量来证实账面反映的财物是否确实存在的方法。 盘点法一般经过盘点前的准备工作、实地盘点和盘点结果的确定三个步骤。 首先,盘点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确定盘点内容。 二是确定盘点人员。 三...
但凡是分家,总归少不了数字,哪些是你的,哪些是我的,少不了你欠我多少,我欠你多少,少不了哪些该欠,哪些不该欠……诸如种种的争执争论,尤其是当涉及到公家钱时,尤为慎之又慎。 基于...
(1)盘点法 又称盘存法,是指通过对有关财产物资的清点、计量来证实账面反映的财物是否确实存在的方法。 盘点法一般经过盘点前的准备工作、实地盘点和盘点结果的确定三个步骤。 首先,盘点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确定盘点内容。 二是确定盘点人员。 三...
(一)审计监督工作滞后 当前医院基建项目审计工作主要是对项目完工后进行的决算审计,无法对基建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特别是基建维修项目,审计部门根本就无法掌握情况。管基建维修的科室不及时整理送审资料,有的维修项目已维修了好几年还没有结账。甚至...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应当把握好哪些环节一、评估风险企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负责了解与内部审计外包相关的风险,并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程序能充分到位。作为董事会职责的一部分,董事会应当就内部审计外包对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的支持情况、与外包商的关系管理...
1.关注集团内部票据结算业务现金流量的列示问题。如果集团内部存在票据贴现业务,则应在期末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进行抵销。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期末票据已经到期付款,则应抵销双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差额...
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网络应用情况以及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在行业的的网络风险等。考虑电子商务对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的影响,特别是其组织结构能否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等。考虑电子商务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人员的影响,如管理人员。特别...
(一)预付账款的审查 预付账款的审计中应当关注有关的购货合同是否真实、合法,对方单位是否真实存在,以确定企业是否存在虚列预付账款或隐瞒收入等问题。曾经做过的审计案例中有一个案例是通过预付账款发现了问题,一个大型的建筑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建筑...
(一)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 具体表现为: 1、审前准备工作不充分。一是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了解太少,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尤其是对其经营状况、内控制度等未作审前调查。二是忽略制定审计方案的前期工作,未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对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