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行回转概念及构成要件 执行回转又称再执行,是指在案件执行完毕后,为纠正由于执行根据不当造成的损害,由执行人员采取措施,将当事人间利益关系恢复到执行程序开始前的一种制度。执行回转制度是针对执行发生的错误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14条(现为民诉法210条)对此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一般认为执行回转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执行依据被依法撤销是其前提条件。根据民诉法的规定,只有当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被人民法院撤销的,才发生执行回转。因为正确的执行根据在执行......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涉执行司法赔偿解释(附全文)充分保障合法权益 规范执行权力运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涉执行司法赔偿解释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执行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2〕3号,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解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当赔则赔、把好事办好的工作理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等法律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国家赔偿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针对审......
因为错误执行措施导致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及《解释》的规定申请国家赔偿。本文就相关执行行为种类、受害人申请国家赔偿的时间节点以及举证责任分配进行简单阐述。 2022年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执行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有20条条款,规定错误采取财产调查、控制、处置、交付、分配等执行措施或者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受害人可......
充分保障合法权益 规范执行权力运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涉执行司法赔偿解释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执行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2〕3号,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一、非刑事司法赔偿类型 《解释》明确了非刑事司法赔偿适用违法归责、过错归责为主的多元归责原则,涵括作为与不作为的行为形态,包括违法采取司法强制措施、保全措施、先予执行措施、错误执行等侵权类型。 二、《解释》的体例 《解释》共二十二个条文,...
根据调解自愿的原则,原告不同意调解,那么调解协议将是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进行及时判决,对于双方争议的法律事实应当依据判决进行执行,错误强制执行的损失可以请求赔偿。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第九十六条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
法院在民事案件中违法裁决,并且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可以请求国家赔偿。如果没有造成损失,就不能要求国家赔偿。 《国家赔偿法》: 第三十六条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造成损害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处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或者违...
农村宅基地房屋法院可以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条 规定 强制迁出房屋或者强制退出土地,由院长签发公告,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由执行员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时,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
农村宅基地房屋法院可以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条 规定 强制迁出房屋或者强制退出土地,由院长签发公告,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由执行员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时,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
没有。 如果是一审判决,应当申请上诉。 如果是你认为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有错误,可以申请再审,你的申请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作为一种独立适用的诉讼程序,申请再审不同于上诉,上诉的前提是一审裁定文书未生效,...
执行中保全错误怎么救济 1、诉前保全措施采取后,利害关系人在30日内未起诉的;被申请人向法院提供担保的;申请人在财产保全期间撤回申请,人民法院同意其撤回申请的;人民法院确认被申请人复议意见有理,而作出新裁定撤销原财产保全裁定的;被申请人依法...
建议委托律师了解具体案情并提供法律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第三章 刑事赔偿 第一节 赔偿范围 第十七条 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
可以。不过冻结财产一般不会对公民的财产造成损失,如果确有损失,可按法律规定的标准要求赔偿。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