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广告是指以广告的方式公开表示对于完成一定行为的人,给予报酬的意思表示。①因此,广告人对于完成该行为的人,负有给付报酬的义务。
从其定义可以看出,悬赏广告具有以下要件:
1、须有广告人。广告人是做出悬赏广告意思表示的行为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还可以是其他民事主体。当然,他必须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2、以广告的方式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广告的方法就多种多样了。如:报纸刊登,广告栏张贴,街头叫喊,或广播电视等。发展到今天又有上网发布等等。只要使不特定人知晓的一切方式均可。不特定的人,并不要求一般公众,只要是不特定多数即可。
3、须完成一定行为。一定行为的完成,是广告人负有债务,行为人行使报酬请求权的条件。换言之,一定行为的完成即为承诺。②如在遗失物的悬赏广告中,这个“一定行为”即是拾得遗失物。
4、须广告人表示要对完成一定行为之人给付报酬。悬赏广告,必以“赏”为要件。广告人因广告行为而使自己受债务拘束。当行为人完成一定行为时,债务发生效力,广告人向行为人给与报酬。至于报酬的种类、数额,是有广告人自己决定的。王泽鉴先生指出:“报酬不限于金钱,凡能为法律行为承认的任何利益均可。”③因此可以是称号、奖章、匾额等等。
二、悬赏广告的合法性及其性质的不同看法:
(一)应否承认悬赏广告的合法性
对于悬赏广告,主要国家的民商事立法均予承认。在我国,《民法通则》虽对悬赏广告未做出规定,但是,《民法通则》和其他民事立法中也没有禁止悬赏广告的规定。在实践中,政府机关也有实施悬赏广告行为的,在打假中,就有“打一奖一”的悬赏广告,应征人打假100万元,就奖励100万元。可见,在我国,悬赏广告确实有它存在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悬赏广告的存在价值和具体适用,绝大多数持肯定的态度。《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3年第1期(总第81期)刊登了鲁瑞庚诉东港市公安局悬赏广告纠纷案,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东港市公安局在为破获“12·12”特大持枪杀人案发布的悬赏通告中明确表示,要对提供有关线索和协助公安机关破案的人,给予一定数额的报酬。鲁瑞庚所提供的线索,符合悬赏通告中第二条的情形,故鲁瑞庚应按悬赏通告的第二条取得悬赏报酬。
再例如遗失物的拾得人有义务将拾得物交还失主,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在理论上和实务上有两个问题值得研究:
对此种观点,首先应明白意思表示的概念。意思表示是把旨在产生一定效果的内心意思发表出来的行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应该分析意思表示的主观要件,即效果意思、表示意思、行为意思。如果这三个要件都具备,则意思表示真实。对广告人来讲发出悬赏广告就希望发...
当然,我们应该考虑广告相对人滥用不安抗辩权,以拒绝交出物品来索求更多的酬金或其他利益的情况出现。届时可援用《合同法》第54条因乘人之危,受损害的一方当事人可根据意思自治的原则,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消该合同,请求法院根据悬赏广告的...
一、法律特征: 1、悬赏广告是要式行为:以广告方式为要约的要件; 2、悬赏广告是实践性的有偿行为:悬赏广告是实践性合同、有偿合同; 3、悬赏广告向不特定的任何人发出; 4、悬赏广告的标的是悬赏广告中所指定的行为,即悬赏行为。 二、悬赏广告...
(1)广告相对人在得知悬赏广告后才做出意思表示。 (2)广告相对人在求赏之前与悬赏人没任何联系,如没有拾到悬赏人的东西,没有投递作品稿件等。 (3)广告相对人没有任何法定义务完成悬赏广告中的指定行为,且完成指定行为往往不会减少自己的利益。...
2007年2月4日,罗某在下班途中不慎丢失皮包一只,内含有效证件、贵重物品及现金若干。发现丢失后,罗某立即在当地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连续播发寻物启事,声称对拾到并归还皮包者给付2000元报酬,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电话。数天后,拾得者郑某打电话给罗...
(1)广告相对人须是不特定的多个人。 (2)须广告相对人展示自己能力并申请评定。 (3)广告相对人申请评定须在悬赏广告规定的期限内。 (4)必须评定出优等。 (5)结果必须公之于众。
1.需有特定的悬赏人。悬赏人可以是自然人,如大部分遗失物悬赏广告;也可以是法人,如假一赔十悬赏广告;可以是政府机关,如悬赏缉凶广告;还可以是其他民事主体。但是,因其为民事行为,所以,作为悬赏的自然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需以...
关于悬赏广告的性质,学说分歧,代表性的有契约说及单方法律行为说两种不同见解。契约说也称要约说,认为悬赏广告是对不特定人的要约,必须经行为人完成一定行为,予以承诺,契约成立,广告人始负有支付报酬的义务,行为人享有请求报酬的权利。单方法律行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