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第七十条 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九条 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第七十条 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第七十二条 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提供保证金的人应当将保证金存入执行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
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
除外适用
(一)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八条
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但犯罪嫌疑人具有本规定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情形的除外【第三项内容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第四项内容为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二)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申请主体
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对于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即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资格问题,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明文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这是一项授权性规定,也是一项排他性规定,这一规定即将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资格授予给了已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辩护人。"法定代理人"就是指依法代理被代理人从事某种行为的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近亲属"则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申请时机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赋予了辩护人在刑事案件的三个阶段(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都可以以辩护人的名义提起取保候审的申请,并要求取保候审决定机关在三日内做出决定,如果不同意变更,应该告知申请人不同意的理由。
适用对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依法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
4、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
5、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不能结案,采取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害性的。
6、对持有有效护照或者其它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取保候审后是否真的就可以缓刑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公安机关批准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一般犯罪情节是比较轻的,判决缓刑的机率比较高,所以建议当事人委托律师诉讼,争取缓刑甚至无罪的判决。
取保候审的期限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在人民法院二审期间,犯罪嫌疑人羁押期已经超过一审法院所判处的有期徒刑的,也适用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对比分析:
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缓刑却是一种刑罚具体运用手段。关于取保候审后判实刑几率的问题,两者并没有互证关系。哪怕已经取保候审并且刑期只有几个月的情况下,法院仍给予实刑刑罚,由此可见两者并无关联。法院对被告人是否给予缓刑,主要还是依据其刑事处罚是否为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其犯罪情节是否严重、是否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同时,对于恶性暴力犯罪、性犯罪、多次犯案、社会影响恶劣的犯罪分子也基本不会给予缓刑适用。
尽管如此,取保候审之后,嫌疑人或被告人能够不被羁押,也证明公、检、法认为其没有社会危害性,涉嫌的罪行并非罪大恶极。法院在判罚时,也会考虑到这一点,分析有没有必要重新禁锢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如果此时有合适的切入点,可以增加适用缓刑的几率。
综上,尽管最高检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后,增加了取保候审的概率,但是最终能否取得缓刑刑罚,还需要律师为嫌疑人、被告人进一步争取,通过取得受害人谅解、退赃退赔、认罪认罚、坦白、立功、证明平时品行良好、事出有因等方式,向公诉人、法官展示其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方面。让公诉人从不建议适用缓刑转为不反对缓刑,甚至直接建议适用缓刑,让法官内心确认可以适用缓刑,一步步取得想要达到的辩护效果。
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判处缓刑。 一般来讲,如果因为犯罪情节特别轻而被批准取保候审的,有希望获得缓刑。其他原因被取保候审的,则要根据具体案情和个人实际情况确定。 《刑法》规定的缓刑条件: 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取保开庭能否判缓刑需要看是否满足判缓刑的条件,判处缓刑和是否申请了取保候审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条件符合判处缓刑的条件的话,是可以申请判处缓刑的。
1、是否宣告缓刑,与是否取保候审没有关系。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就可取保候审。 2、从国内判例来看,只要没有法定情形,如怀孕、患病,一般不会宣告缓刑。 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打架致人轻伤二级,涉嫌故意伤害罪,应当按照规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书,可以判缓刑。 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只要符合条件的就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
打架致人轻伤二级,涉嫌故意伤害罪,应当按照规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书,可以判缓刑。 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只要符合条件的就可以办理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
具体情节未叙述,但刑期在3年以下,可以争取缓刑。 如有疑问,可以明日来电本律师(18782143212)。 ...
取保候审除非特殊情况才会判实刑,如发现新罪行、有妨害作证等妨害审理的行为等等,否则都会判缓刑的。你哥的情况应该会判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