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否宣告缓刑,与是否取保候审没有关系。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就可取保候审。 2、从国内判例来看,只要没有法定情形,如怀孕、患病,一般不会宣告缓刑。 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
有很多当事人被取保候后会陷入一个误区:以为人从看守所里出来就意味着没事了,然后掉以轻心,错过了最佳辩护时机,等到最终被法院审判时才追悔莫及。当事人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误区,正是因为对取保候审不够了解。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下何为取保候审。 什么叫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
开庭当天收监是便于反续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一定判刑。 一般取保候审,在审判日,取保到期,嫌疑人理当收监,等待审判结果出来后,才决定是服刑还是无罪释放。 一般判处实刑,或者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司法机关有权利对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只要符合缓刑条件,判缓刑的概率极大。 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
判处缓刑后,可以不用坐牢,不会再羁押,但不叫释放。 《刑法》 第七十五条 【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
根据刑诉法和社区矫正办法等法律规定,当庭判决缓刑的,被告人继续取保候审;判决生效后撤销取保候审,移交社区执行缓刑;缓刑期间遵守法律规定的,期满刑满释放。
取保候审开庭后法院开庭被判缓刑会当庭释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老百姓通常把取保候审或者缓刑理解为监外执行,其实取保候审或者缓刑不仅和监外执行的区别很大,取保候审和缓刑之间也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取保候审是判决生效之前,刑罚执行之前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
被宣告缓刑的被告人在判决未生效期间如何处置?最高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刑诉法解释)第八十一条规定:对已经逮捕的被告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或者释放:(一)第一审人们法院判处管制...
被判缓刑后,取保候审就应当结束。 判缓刑,说明公安局已经侦查终结,检察院已经已经审查起诉,这个法律程序完毕。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
1、法律上没有硬性规定,但是,现在法院一般会要求社区的司法所做一个评估调查,一方面由司法所来评估这个人的人身危险性和矫正可能,另外一方面是司法所要说明有无矫正条件。 社区矫正实施的最初原因是为缓解监狱罪犯过多而产生的压力。 《刑法》...
取保候审只是一种较为自由的强制措施,而不是最终的刑事判决,因此,并不是说只要办理取保候审了,被告人就万事大吉了,虽然不用再被关押到看守所里,还是要等候审判的。既然还需要法院审判,那就有可能得到有期徒刑的判决,存在坐牢的可能性。但是,被告人能...
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在案件移送到法院后,法院可以继续取保候审。如果法院认为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收监执行。另外,法院作出判决后,如果判处实刑,会当庭予以羁押并收监执行。 你这种情况一般不收监,如果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