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债权人对此知情的,保证人可主张免责

2023-06-06 08:39发布

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债权人对此知情的,保证人可主张免责

案情简介

一、2012年9月12日,信发公司与丰源公司签订借款合同,丰源公司向信发公司申请人民币借款1550万元,借款用途为购材料,但实际为偿还银行贷款,信发公司对此知情。合同签订后,信发公司发放了贷款。丰源公司用此款偿还其欠银行的贷款。2012年11月5日,信发公司与吉林市福山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常文山签订了保证担保合同,合同约定:常文山就以上债权向丰源公司提供保证担保。

二、贷款到期后,丰源公司未能按合同约定偿还贷款,仅偿还了利息1337500元。信发公司向吉林中院起诉,请求判令丰源公司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常文山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吉林中院一审判决丰源公司还本付息,但常文山不必承担担保责任。

三、信发公司不服,上诉至吉林高院,吉林高院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信发公司仍不服,向最高法院申请再审,最高法院裁定驳回再审申请。常文山的保证责任最终得以免除。

 

裁判要点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四十条所述“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胁迫事实的”情况下,保证人可根据《担保法》第三十条的规定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本案中,虽然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借款用途为“购材料”,但实际上是债务人用以偿还其他银行的贷款,信发公司作为债权人对此事实亦属知情。但不论是丰源公司还是信发公司,均未向保证人常文山披露该事实。故常文山可免除担保责任。信发公司因此败诉。

 

实务经验总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避免未来发生类似败诉,提出如下建议:

1、债权人知晓借款的真实用途与借款合同约定不一致的,应当向保证人披露。从事商业活动,应以诚信为本,切勿心存侥幸。本案中,债务人向保证人隐瞒了借款的真实用途,已经构成对保证人的欺诈。债权人信发公司明知借款的实际用途与约定用途不一致,却并未向保证人披露,这一重大事实,将直接影响保证人在提供担保时所作的同意担保的意思是否真实。最高法院将这一隐瞒借款用途的行为认定为对保证人的欺诈,保证人因此免责。

 

2、并非只有债权人积极实施了对保证人的欺诈行为时,保证人才能主张免责。债权人对保证人的欺诈,既包括积极实施某一欺诈行为(如捏造事实),也包括消极的欺诈行为(如隐瞒真相、知情不报),其中任何一种都可构成保证人主张免责的事由之一。

 

3、债务人对保证人实施欺诈,债权人对此不知情的,保证人不得以此主张免责。根据《民法总则》(2017年10月1日起生效)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受欺诈方(保证人)请求撤销欺诈行为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对方(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

 

相关法律规定

《担保法》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一)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

(二)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

 

《担保法司法解释》

第四十条 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胁迫事实的,按照担保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处理。

 

《民法总则》(2017年10月1日起生效)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以下为最高法院在“本院认为”部分的论述:

本院认为:一、关于二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是否正确的问题。1.根据本案查明的事实,丰源公司作为借款合同的债务人在签订案涉保证合同时,向保证人常文山隐瞒了贷款已经实际发放以及贷款实际用于偿还银行欠款而非生产经营需要的事实,而是向常文山作出了贷款尚未发放及贷款用途为购原料的虚假陈述,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条规定的“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情形。2.信发公司作为借款合同的债权人和保证合同的当事人,主导制作了借款合同和保证合同文本,是借款合同法律关系、保证合同法律关系的发起者和受益人。根据时任信发公司总经理陈美英对于案涉借款合同和保证合同签订过程的陈述,信发公司在制作借款合同过程中,知晓丰源公司贷款系用于偿还银行欠款以释放抵押物的实际用途,但其却在借款合同贷款用途一栏注明为“购原料”;在制作案涉保证合同过程中,知晓贷款已经实际发放的事实;在签订案涉保证合同时,明知丰源公司向常文山作出关于贷款用途和发放情况的虚假陈述,仍与常文山签订保证合同。信发公司的上述行为,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条规定的“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胁迫事实”的情形。因此,二审法院认定丰源公司在签订保证合同时对常文山具有欺诈行为、信发公司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存在,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来源:法客帝国


相关知识

    民间借贷涉嫌刑事犯罪的,担保人还需要承担责任吗?(高法典型判例)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2-04-20 08:27

    裁判要旨:一、涉及诈骗类犯罪的借款合同中,诈骗行为本质上仍属欺诈行为,合同相对方既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或撤销,也可主张合同有效。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

    骗取它人担保够成犯罪担保人还要还钱吗(给犯法的人做担保)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3-12 08:00

    《担保法》第二十一条 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

    哪些情况保证人不用承担民事责任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2-04-20 21:12

    一、反担保措施有哪些种类 1、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企业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拥有的无形资产上。几年来,我们专利权,软件产品的专有著作权,专有技术权等的质押。 2、收益权的质押,我们尝试过的收益权有:销售增长稳定,回款保障率高的企业,其应收帐款...

    替人担保签字, 一不小心竟变成老赖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7 14:48

    自古以来,签字就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一但签上自己的姓名,就代表着对所签署内容的一种认可。  可没想到,在如今的法制社会,却仍有人对自己的签名毫不在意,殊不知,借款合同中,作为担保人一旦签上姓名,如果借款人不还钱或者还不上钱的话,债权人通过司法...

    你愿意为朋友担保吗?告诉你担保会都有哪些法律风险!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6-10 14:50

      【导读】:在生活中,能够作为债务担保的人,不是出于亲人就是出于朋友,而对于那些替他人做债务担保的人,对自己应承担的法律风险又缺乏了解。一旦债务人无法履行应尽的还款义务,担保人不得不以自己的资产为朋友还债,更有甚者,甚至会因担保而倾家荡产...

    被骗担保可以到法院撤销担保吗(撤诉后担保人还有效担保吗)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17:41

    根据我国担保法的相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1、担保人被债务人欺骗提供担保的,仍应当向债权人承担担保。   2、担保人被债务人欺骗提供担保,在提供担保时,债权人知道该欺骗情形的,担保人可以申请法院确认担保无效,不...

    担保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2-04-20 03:36

    1、为朋友提供担保,当朋友不能如期还款,担保人应怎样承担责任?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担保责任分为一般担保和连带责任担保,一般担保是指在债务人通过诉讼仍不能承担债务时,担保人应当承担担保责任;连带担保责任是指,债权人可以直接要求债务人和担保...

    替他人债务担保需要承担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2-04-20 09:45

    替他人债务担保会有哪些法律风险 1、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当债务人不能如期还款,担保人应怎样承担责任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担保责任分为一般担保和连带责任担保,一般担保是指在债务人通过诉讼仍不能承担债务时,担保人应当承担担保责任;连带担保责...

    女公务员担保成“老赖”被拘!告诉你为朋友担保的法律风险!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1-11 14:40

    来源:法律顾问工作室据华商报报道,2018年4月12日消息,西安。拘留?听到执行法官宣读拘留15日的决定时,因未承担保证人责任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陕西省某局女副调研员李某一脸惊讶。得知必须要戴手铐走出正开会的大厦时,她能做的只有把外套搭...

    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的四个注意事项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4-20 10:56

      一般情况下在借款合同中主要就是原告和被告,原告多为出借人,被告多为借款人。在特殊情况下原告可能是借款人即原债务人,所谓特殊情况是在债务人认为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可能向法院,如债权人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扣收贷款,或者债务人重复还款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