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的赔偿范围

2023-06-06 11:27发布

刑事附带民事的赔偿范围

当事人在咨询刑事案件时,经常会问到,能否直接就因犯罪行为受到的损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进行赔偿。

我们知道,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解决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案件的被害人都能够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只有物质性人身权利遭受损害、财物受损害、公益诉讼案件的当事人可以提出附带民事诉讼。除了这三类案件外,在其他刑事案件中,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处理方式或者需要当事人单独提起民事诉讼。例如,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类案件,法院一般不予受理;对于诈骗、非法集资这类经济犯罪案件,应当通过追缴或退赔的方式挽回损失;对于职权类犯罪造成的损失,可以申请国家赔偿。

首先,概括地讲,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限于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直接物质损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1)》(下称《刑诉法解释》)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法院判决被告人赔偿的数额是依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并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的。在这里,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包括人身损害与财产损害。相应地,被告人应当进行人身损害赔偿或财产损害赔偿。根据《刑诉法解释》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误工费等费用;造成被害人残疾的,还包括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等费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包括丧葬费等费用。财产损害赔偿包括犯罪行为造成的财物损坏及因财物损坏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其次,附带民事诉讼中,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下称双金)及精神损害赔偿是否在赔偿范围,实践中素有争议。对于该问题,应当分两类案件进行讨论:一是一般的刑事案件;二是驾驶机动车致人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刑事案件。 在一般的刑事案件中,双金及精神损害赔偿不应在赔偿范围。这与被告人的赔付能力息息相关。在司法实务中,双金数额常常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被告人在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后,普遍无力赔偿或者根本无法赔偿,使得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结果得不到很好的执行,空判现象严重。另外,为避免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刑事诉讼过程中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诉讼结束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也不应将双金及精神损失费纳入判赔范围。

在驾驶机动车致人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是可以要求赔偿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失费的。《刑诉法解释》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了,此类案件中,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下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则规定了,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的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修正)》第十一条的规定,《道路交通安全》第七十六条中的人身伤亡,是指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侵害被侵权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人身权益所造成的损害,包括《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和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的各项损害。其中,《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由此可见,在此类刑事案件中,双金及精神损失费是被纳入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的。

此外,《刑诉法解释》第一百七十五条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一般二字。一般可反向理解为有例外,为精神损害赔偿开辟了空间。由此,实务中也出现了在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判赔精神抚慰金的案例。

再次,根据《刑诉法解释》第一百九十二条第四款的规定,若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就赔偿问题达成调解、和解协议的,赔偿范围、数额不受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限制。

最后,作为律师,也应当提示被害人,不要对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金额有着过高的期待。因为即使法官判处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的物质损失,但是如果被告人已经受到刑事处罚,并且其名下没有可供执行财产的,法院最终也会裁定终止附带民事诉讼判决的执行。


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