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分析判断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应当说资产质量是真实的,披露的不良贷款率基本准确。
首先,已披露的不良贷款信息是真实的。
银行披露的重要经营数据信息,包括不良贷款等资产质量信息都是经过外部审计师审计的,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审计师都会要求银行进行调整,并按调整后的贷款质量分类进行披露。
其中大型银行的外部审计更是由国际知名会计师机构承担的,说明银行所有的经营数据都是透明的。
贷款质量分类如有重大不实或虚假,无论是银行还是外部审计师都须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尽管可能有少数银行分支机构采取弄虚作假等违规手段来掩盖其不良贷款,但上级行、监管部门通过各种方式的监测控制、现场检查以及外部审计,都会对此提出纠正或调整分类。
当然也不排除在正常关注类贷款中仍还会有个别事实不良贷款。
从总体上看,现在银行披露的不良贷款应当是真实的。
其次,资产保全与风险缓释措施是银行化解风险的重要方式。
有人认为现在银行资产质量不实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不少银行的分支机构都在通过借款合同要素的调整、展期、重组甚至借新还旧等方式来掩盖真实的信贷资产质量。
现在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环境变了,交易模式变了,必然会使得一部分借款人难以继续履行原先与银行签订的融资合同。
银行也会遇到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风险防范、保全、缓释、控制、处置等措施来保持信贷资产质量尽可能的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与借款人商议,对原借款合同要素进行调整修改或展期,达成新的双方都可接受的、可执行的合同来缓释风险、保全资产,以适应新的经济运行。
这既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也是银行化解信用风险最重要、最常用的方式,完全符合监管等规制的要求,符合国际银行业的惯例。
不能把银行这样的风险管理措施,视为掩盖真实信贷资产质量的行为。
事实上,这种借款合同要素的调整修改,就是在经济上行期也普遍存在,只是现在更多了。
当然这类操作的基本原则,就是银行要确保风险不扩大或风险可控,不会对未来的信贷资产质量带来更大的压力。
例如,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销售进度大大放缓,原先借款合同中约定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期限是按以往快速销售的惯性思维来设定的,与房地产市场变化后的销售进度不匹配,导致发生贷款违约的概率大大提高。
银行与借款人需重新协商,根据实际的市场销售回款等情况,对原合同中的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一些要素做相应的调整,以使贷款能正常还本付息。
针对诸如此类的风险因素,银行通过这样一些资产保全与风险缓释措施,以避免客户出现技术性违约。
再次,有潜在风险的贷款不是实际的不良贷款。
近来不断有境外机构及其分析师对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进行分析,认为风险债务或风险贷款率较高,与披露的数据差异较大。
这实际上说的是有风险因素或潜在风险的贷款,但时常被人误解为不良贷款。
还有人随意放大中国银行业的信贷风险,把一些有潜在风险的贷款认定为不良贷款或称之为坏账贷款,并以此为由对银行披露的不良贷款率提出不实的质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4月出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中国银行业有风险债务的比例为15.5%。
其定义的“风险债务”是指EBITDA利润(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不足以偿付当年利息的情况。
但该报告还统计了样本企业连续两年的风险债务,这一比例就降到了9%,下降了6.5个百分点。
显然,有风险因素的贷款不是实际的不良贷款。
按此推测,如果统计连续三年,样本企业的风险债务可能会降至更低,这就与银行业披露的数据大体吻合了。
这也说明中国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是真实的。
即便一家企业连续多年都有以上债务风险,那也只是提升了违约的概率。
只要企业有履约意愿和其他偿债来源,就不一定会发生违约。
从实际情况看,有些潜在风险因素确实会导致贷款劣变为不良,但大部分都不会劣变。
据对工商银行的逾期贷款跟踪分析发现,有70%的逾期贷款风险可控,其中有近半是技术性的,逾期时间不足10天。
只有大约30%的逾期贷款预期会有损失。
如工作做得实一点、细致一点,有相当部分逾期贷款是可以不逾期的,不会有那么大的剪刀差,也会减少一些人的疑问。
可见,有潜在风险因素的贷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透过表象来做些具体的、有深度的解剖分析。
但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确实须引起高度关注,稍有不慎,对风险因素、潜在风险不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就会有更多的潜在风险转变成现实风险。
因此必须要提前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尽可能避免或降低对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
事实上,这也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内容。
最后,正确看待不良贷款的批量转让处置。
近年来中国的商业银行通过批量转让方式处置不良贷款的比例逐步增大,从2013年的10%升至2015年32%。
由此也有人认为,银行通过这种批量转让的方式,把不良贷款移出表外,是在掩盖不良贷款。
现金清收、呆账核销是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最主要的方式,批量转让实际是现金清收和呆账核销两者的结合。
批量处置不良贷款也是国际上常见的一种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所以本身不存在掩盖不良贷款的问题。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分析来看,银行不良贷款的核销、抵债等处置,要受到一定的政策约束和市场环境的限制,有些贷款还会因情况变化多、相互交叉多、涉及的责任人多等因素,难以及时核销,有些抵押物很难处理,这与国际上的同类银行有较大的差异。
虽然资产证券化已经启动,但也只是尝试性的,目前市场还很小,且受到流程长、环节多、成本高等方面约束,远不能满足银行对不良贷款处置的需求。
债转股也在探索,但需研究的问题可能更多。
商业化批量转让处置不良贷款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受到银行业的欢迎。
但由于可以参与批量处置的机构很少,批量转让的市场有限,而需求则在不断增大,导致不良资产的价格逐步走低,转让成本增大。
有的批量转让包的受偿率已不足贷款面值的10%,有的甚至是基本没受偿。
正是现行的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处置渠道、方式等比较窄,缺乏足够的市场空间、合适的投资者、相应的工具,迫使银行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内,试图通过创新来寻找新的批量转让处置途径和方式,使不良贷款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处置。
会计报表 前2个 必须有 后2个就是看企业的需要 可有可无的 附注有自己的格式,他也是根据报表里面的项目更细致的分析。
贷款审计报告
根据《关于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进行现场检查的通知》要求,我们检查组于2009年6月11日――-7月6日对所辖的支行机构进行了抽查,现将审计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某支行人民币贷款547亿元,不良贷款总额上升明显,由2005年的525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644亿元,升幅为23%。
(二)存在的问题
1、贷款制度执行不严
(1)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严
如某支行对某开发公司2005年发放了500万元的贷款属借新还旧,贷款实际上在2004年以前已发放。
1、“借新还旧”很普遍,这主要与考核硬指标有关 2、信贷员的道德风险
3、支行对于“借新还旧”贷款的潜在风险认识不足、贷后管理不到位、考核机制不科学等因素,导致“借新还旧”贷款频繁出现。
4、使用“借新还旧”贷款方式的政策约束较贷款“展期”宽松,“借新还旧”贷款也就成了信用社转化不良贷款、保全信贷资产的一个手段,甚至作为巩固和发展客户的绝招。
(2)、无效抵押和担保无效
1、 该支行给10户企业贷款,金额39000万元属于无效抵押贷款,贷给47户,金额199000万元的款项为无效担保贷款 第一,共有财产,单方授权抵押。
第二,抵押物不足,抬价凑数。
第三,跨系统存单,无通融协作规定。
第四,多头(次)抵押。
第五,凭印、证件支取的存单(折)作抵押物,处理时处于被动 第六,第三者所有的抵押物,无授权证明书。
第七,借款逾期,贷方处理抵押物不及时。
(3)保证贷款风险大
某支行对地产公司发放的1.7亿元的保证贷款风险较大,一是借款人目前财务状况差,
处于亏损,二是发放的贷款为短期贷款,但实际上投入了回收期较长的房地产项目。
而且担保人财务状况不理想
2、 审贷分离制度未按要求执行。
某分行贷款审查和发放未分设两个部门。
一般来说贷款业务的流程是首先由客户提交申请书及相关资料,然后通过各项审查、提供各种担保,最后才签订贷款协议及借款合同,发放贷款。
在这其中审查和发放是相互制约、是抵御贷款风险重要措施。
该支行的行为会导致支行在没有充分审查时就发放贷款(人员风险)引起贷款贷款的还款风险增加。
3、 长期贷款转为短期贷款
某支行向某房地产有限公司发放短期贷款4000万元,期限1年,但实际上,该笔贷款是对一个开发时间长达8-10年的项目发放的首期贷款。
将长期贷款转为短期贷款,因为长期贷款有于其期限长,风险比短期贷款要大,相应地形成不良贷款的机会也会相应地比短期贷款的大,这就成为了支行用以降低不良贷款的一个手段。
(三)意见及建议
一、要加强信贷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信贷员岗位责任制度。
对信贷员实行严格的工作质量考核奖优惩劣。
对因主观、人为违规造成的资金损失,信贷员要按比例赔偿
二、加强管理,从切实防范信贷资金风险的角度减少“借新还旧”的贷款增量
三、规范操作,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尽快分立贷款相关的审查和发放部门。
四、完善抵押贷款手续制度,确保抵押贷款合法性
五、尽快推行统一授信制度,建立起对风险决策的统一管理,严格按照上级行授信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批发放贷款,坚决杜绝超权限、以贷收息等违规行为。
XX审计组
为合理利用外资,加强对新时期外资审计风险的研究并找出相应防范措施,提高运用外资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效益性是当前审计理论和审计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外资审计风险的特征 1、客观存在性:外资审计项目是根据我国与外方签定的项目协议、贷款协定的要求安排的,审计结束需向外方提供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无法回避外方的质询与检测。同时,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评价基础之上的,审计过程乃至审计意见的形成与表述都受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审计人员不可能发现财务报告中所有的错误和舞弊......
工程造价即工程建设总投资,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花费的全部费用。建设工程总投资包括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等。对工程投资的控制贯穿于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项目后评价等整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是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一项主要任务。而工程造价审计是指对建设项目全部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工程造价审计目标主要包括,检查工程结算与实际完成的投资额的真实性、合法性,检查是否存在虚列工程、套取资金、弄虚作假、高估冒算等行为。 一、工程......
财政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经济效益审计和传统审计毕竟是不同类型的审计,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审计的对象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的收支活动;财经法纪审计的对象则是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而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 (二)审计目的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的目的在于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财经法纪审计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财经法,保护国家、......
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开展区域性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既服务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能为资源环境审计在全国的全面系统开展积累有益的经验,日益成为基层审计机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全新挑战。 一、资源环境审计的主要方法 (一)传统审计方法 一般将传统审计方法归纳为七大类: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随着审计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方法得到使用,新审计准则对审计方法进行了新的归纳,列举了八大类方法: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
一、资源环境审计的主要方法 (一)传统审计方法 一般将传统审计方法归纳为七大类: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随着审计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方法得到使用,新审计准则对审计方法进行了新的归纳,列举了八大类方法:检查记录或文件、...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含义 经济效益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根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评价其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效益性,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
一、审阅法。审阅法是审计前调查审计证据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审查和翻阅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相关文件,获得相关证据资料的一种方法。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查阅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地区、背景材料;查阅被审...
一、审计署审计程序 (一)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二)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
审计需要有三方关系人。必须有管理层、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使用者。如果三者缺一,则不能说是审计。和会计的最大区别在于审计人员必须是会计方面的专家外,还需要具备警察一样的取证技能,在审计过程中是需要获取各种审计证据的,来支持审计报告的结论。其详...
一、产生的前提不同 会计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适应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审计是因经济监督的需要,也即是为了确定经营者或其他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两者性质不同 会计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
一、离任审计的简述 离任审计是审计人员对受托管理资财的运用及其效果所负责任进行的监督、评价活动。其理论根据为:审计是因两权分离后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生而产生的,归根到底审计就是审查资财管理者对资财所有者应履行的经济责任。现代审计中的财务审计和管...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法律环境不断变化。 法律在赋予审计职业专门的鉴证权力的同时,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因发生违约、失察等行为而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并因此损害了国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第三者...
1.如何增强法治思维 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健全审计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完善审计干部自学法律制度,加强法律师资教材建设,不断创新审计干部学法形式。一是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在重大事...
(1)内部控制测评方法。内部控制测评方法是对内部控制制度所进行的调查、测试和评价。 (2)抽样审计方法。抽样审计方法是从总体中取出若干项目组成样本,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来推断总体。抽样审计方法包括判断抽样和统计抽样。判断抽样方法样本数量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