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违章建筑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六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的;
(二)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
(三)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五条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
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第八条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城乡规划法
土地法 第七章 第八十三条
依照本法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一般是国土局
对于拆除违法建筑的时间,并没有明文进行规定,但相关部门有权依法限制相关人员在期限内拆除违法建筑。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七十三条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
这一句话的含义当然可以理解为:如果居民在进行“违章建筑”活动时,政府主管部门就必须“责令停止建设”;政府主管部门没有及时地在居民在进行“违章建筑”时就“责令停止建设”的,就是意味着默认了居民的建筑行为默认了其建筑物的合法性,这个建筑物就不是“违章建筑”!也就是说,在中国,几乎没有什么“违章建筑”的。除了正在建筑而未完工时就被“责令停止建设”的。
《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
这一句话的含义当然可以理解为:如果居民在进行“违章建筑”活动时,政府主管部门就必须“责令停止建设”;政府主管部门没有及时地在居民在进行“违章建筑”时就“责令停止建设”的,就是意味着默认了居民的建筑行为默认了其建筑物的合法性,这个建筑物就不是“违章建筑”!也就是说,在中国,几乎没有什么“违章建筑”的。除了正在建筑而未完工时就被“责令停止建设”的。
(1)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在城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为了降低违法建筑的数量,政府应当加强对于建筑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对于建筑市场以及建筑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最大程度上降低违法建筑的出现概率。通过严格的监管,及时地发现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从而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消除,避免了违法建筑的出现。在建筑市场监管的过程中,相关的行政人员应当对违章建筑的类型进行明确的划分,并且明确不同类型的违章建筑的处理方法,以期为执法部门提供判断的依据,提高执法的效率。
(2)建立违法建筑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是指就土地及其定着物的所有权与他项权利的取得、丧失与变更,按照法定的程序记载于登记机构掌管的登记薄册,以备人们查阅。为违法建筑进行登记的意义在于:违法建筑也是公民财产,具体来说是公民的不动产,虽然违法建筑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但不可以否认其具备的财产属性。对违法建筑进行登记可以明确违法建筑的权属,便于行政执法机关对违法建筑进行管理,便于对违法建筑进行分类。行政执法机关可以根据时间、地点、违法程度、危害性的不同对违法建筑立即或者延缓采取各种处理办法。
(3)对违法建筑征收相关税费。在进行违法建筑的查处过程中,因为宪法上对于公民财产权的保护,使得部分人员错误的认为违法建筑的施工并不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反而想利用法律来为私人牟利,对此应当进行严厉的打击。对于一些违法建筑,应当通过征收税务来实现对违法建筑人员的处罚,避免其知法犯法。违法建筑税务的征收既是一种处罚也是处理的手续费用,这样一来既能降低违法建筑的数量,也能够为相关的行政管理活动提供相应的经费。当然,对于税务的征收应当制定明确的规定,不能够随意收费,确保处罚金额的透明化。
(4)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应遵循相关程序。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关于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的程序,我国主要在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和行政强制法中得以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具体程序:对违法建筑进行确认负责勘察的行政工作人员需要向行政机关提交确认报告行政机关在向违法建筑当事人送达处理决定时应当告知当事人所承担的义务和所享有的权利违法建筑当事人可以就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陈述和申辩。
(5)处理违法建筑的时间期限应当放宽。我国行政处罚法对处理违法建筑的时效作出了规定。以两年为时间期限,超过两年时效期限的则不再进行行政处罚。规定处理违法建筑的时效有利于违法建筑处理制度的完善,但是两年的时效期间不利于对违法建筑进行处理。鉴于处理违法建筑的复杂性和繁琐性,应当延长处理违法建筑的时效期间,以保证违法建筑在时效期间内得到处理。或者变更违法建筑时效期间的起算点,将起算点改为从发现违法建筑时起算较为合理,使行政机关能够拥有足够的时间处理违法建筑。
首先明确,违章建筑即不具有合法性的建筑,所以违章建筑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损失肯定是要由自己来承担的。换句话说,对于违章建筑遇到拆除的情况,不罚款就是最大的宽限和人情的体现了。 但很多人总是存在侥幸心理,不申报建房信息,偷偷把房子盖起来,认为反...
由城市规划部门拆除违章建筑。 法条依据:《城市规划法》第四十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
编者按违法建筑是指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拆除违法建筑的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此形成的案件即为拆除违法建筑行政案件。随着违法建筑整治工...
2013年4月3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强制拆除问题的批复》宣告了法院不再介入非诉拆违。理由是:根据行政 强制法和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精神,对涉及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的强制拆除,法律已经授予...
上诉人(原审被告):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政府。住所地:株洲市天元区株洲大道一号。另查明:2015年12月30日,《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天元区治理违法建设协调监察大队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株天政办发[2015...
严重违法规划的,应当拆除。 城乡规划法 第六十五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土地管理法 第七十六条 未经批...
1.拆除违法建筑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 拆除违章建筑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六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
一、调查取证 1、对群众举报、日常巡查发现、领导批办、媒体曝光的违法建筑,必须要有影像资料以及与违建当事人的谈话询问笔录,当事人不配合的要取证人证言等证据。整个调查取证工作,城镇规划区的由县(区)规划部门承担,乡村规划区的由乡镇政府承担,乡...
一、行政执法局有权拆除违法建筑。依据《规划法》的规定,拆除违法建筑的执法部门应该是市政府规划管理部门。 但各个城市为了便于统一执法,往往通过委托的方式将这一执法权交给城市行政执法局或城管局这些部门,具体要看政府各部门的行政职能。 二...
一、如何判断农村房屋是不是违建,法律依据是什么1、两个时间节点前建造的房屋首先,《土地管理法》于1986年经审议通过,并于1987年正式实施。该法规定农村居民建造房屋使用的土地,不得超过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但是由于法不溯及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