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企业如何合理规避劳资纠纷?

2023-06-06 11:28发布

公司企业如何合理规避劳资纠纷?

许多老板认为劳资纠纷总可以在事后解决。如果不能解决,一定是律师不行、法务不专业。

期待使用法律武器来避免支付补偿金、赔偿金。如果真的可以事后避免,那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形同虚设。因此最好方式是事前避免。

1 不签订劳动合同 2008年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首次作出了工作满一个月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双倍工资的规定。 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主不知道法律的规定,或者以为不签劳动合同就可以随时解雇员工,不需要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可以避免法律责任,所以都不愿意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只要员工能证明自己和企业存在劳动关系,那么企业几乎百分之百需要支付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 解决方法:企业安排专人负责劳资管理,保证劳动合同的及时签订。

2 劳动合同遗失或被员工带走,企业无法证明签过劳动合同 还有些企业,虽然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但由于其公司管理不严,导致劳动合同遗失或者被员工离职时拿走由企业保管的劳动合同。当员工向企业主张双倍工资差额时,企业无法证明已经事实上签过了劳动合同,从而败诉。 解决方法:企业安排专人负责劳资管理,加强劳资资料保管与管理。

3 劳动合同到期后继续工作却没有续签劳动合同 有些用人单位以为与劳动者签订一份劳动合同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注意合同是否到期,或者虽然注意到合同到期了但不以为然,从而导致当员工与企业发生矛盾时,员工以没有续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时,用人单位只能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解决方法:企业安排专人负责劳资管理,及时续签劳动合同。

4 未约定试用期员工录用条件 大部分企业都知道,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试用期内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所以,当员工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将企业告上劳动仲裁庭时,企业大多主张其辞退是因为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 然而,当仲裁员要求企业出示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据时,企业却什么也拿不出来,因此被认定为违法解除。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未在合同或规章制度里约定试用期员工的录用条件,从而也就无法证明员工不满足录用条件了。 解决方法: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在劳动合同条款里面明确约定转正录用条件,并保存好相关资料。

5 规章制度未公示 很多企业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但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规章制度需经过民主程序制定且经过公示方能对员工生效。当企业援引未公示的规章制度与劳动者解除合同时,在劳动纠纷中就会因为该规章制度未公示而不被仲裁或法院认可。 解决方法: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及时进行公示,安排员工进行培训学习。

6 规章制度虽经公示但未保留证据 有时企业明明已经将制定规章制度公示了,甚至还实际适用了很久,但由于其未留下公示的证据,一旦员工不承认企业通过合理方式公示了该规章制度,企业同样要面临规章制度不被仲裁或法院认可的困境。 解决方法: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及时、有效留存公示证据。

7 考勤记录未经员工签字确认 很多企业都在公司规章制度或者劳动合同里写明,旷工或经常迟到是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企业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由于很多企业的考勤是人工考勤,证据极易被伪造,所以一旦员工不认可该考勤的真实性,这种人工考勤就无法作为证据使用,从而使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没有事实依据而被认定为违法。 解决方法:企业安排专人负责劳资管理,考勤记录必需经员工签字确认。

8 以不能胜任工作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不合法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了企业可以员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而企业常常容易在适用该条款解除劳动合同时,忽略了法条还规定了一个前置条件即: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是适用的不能胜任工作解除劳动合同的前提,不满足这个前提就会被仲裁机构或法院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同理,用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时,也存在一个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不能达成一致的前提,如果用人单位未履行该前置程序,同样会被认定为违法。 解决方法:企业安排专人负责劳资管理,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学习,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管理,注重书面证据留存。

9 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或其他文书未送达员工 企业在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后,常常因为员工已经离开了企业或者当面送达给员工时被拒收,就没有采取其他措施向员工送达并保留送达的证据。根据民法的一般原则,意思表示要送达才发生效力,所以未送达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即未发生法律效力。所以当企业提交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作为双方劳动关系已经解除的证据时,只要员工否认收到了该决定,仲裁机构和法院即会因为该决定没有送达而不予认可。 同理,其他的法律文件如没有送达员工,同样不会被仲裁机构或法院认可。 解决方法:在向员工送达相关文书时,注重书面证据或视频证据的留存。

10 滥用解除权 很多企业常常以如与企业发展方向不符、不符合企业文化等一些自以为很合理的理由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在仲裁或诉讼依然认为自己的决定合理合法。 事实上,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及程序做出了严格限定,任何不是依据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均是非法的,这种解除行为,当然会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承担不利后果。 解决方法:在劳动合同中明确与企业发展方向相违背的条件。


相关知识

    股东滥用公司人格规避义务行为的司法认定

    来源:公司法 时间:2022-04-20 11:20

    利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合同或法律义务作为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行为要件之一因法律规定的原则性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而使其缺少具体的认定适用标准为此,本期小编围绕股东滥用公司人格规避义务的司法认定搜集整理了相关裁判规则和司法观点裁判规则1.股东采用...

    如何规避劳动法(如何规避劳动法里的休假日)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13:21

    (三) 劳动合同问题。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越来越严峻,国家对劳动领域的关注度极度增加,普通劳动者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劳动领域的法律争端越来越多。而伴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等法律的颁布和大张旗鼓的宣传,强制签订劳动合...

    如何规避建筑合同纠纷(建筑合同纠纷案例分析及答案)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1-26 22:28

    合同纠纷是指合同签订双方就合同内容发生的争执,我们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纠纷,那么就从以下几点预防建设合同纠纷:第一,健全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程序,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流程,这些程序和...

    如何提前规避劳动合同纠纷(如何提前规避劳动合同纠纷)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3-03-20 20:20

    一是要树立先合同、后用工的劳资观念。合同是通过君子协定的方式,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契约的方式先期固定下来,是解决纠纷的最佳工具。因此,企业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严格合同内容、合同签署、用工管理和劳动合同管理的规...

    企业如何规避劳动合同纠纷(用劳务合同规避劳动合同)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20:03

    一是要树立先合同、后用工的劳资观念。合同是通过君子协定的方式,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契约的方式先期固定下来,是解决纠纷的最佳工具。因此,企业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严格合同内容、合同签署、用工管理和劳动合同管理的规...

    如何合理规避竞业限制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1-09-02 15:56

    如何合理规避竞业限制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合理地规避竞业限制协议,只需要规避开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的范围、地域、期限,不到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工作就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

    如何争夺公司“控制权”?

    来源:公司法 时间:2022-04-20 11:18

    近年来,随着新公司法的出台,中国的公司、企业在李克强总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号召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祖国大陆。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同理,创立公司容易,管控公司难。  何为公司的控制权呢? 公司公司控制权是从股东所有权中派生出来...

    创业者要规避的法律问题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2:05

    创业者在创业启动时都会信心满满,有美好的规划,但如果对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没有提前进行有效的防范规避,就会为创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隐患、风险和纠纷,导致经济损失,甚至民、刑事责任,所有创业者对以下常见的6大法律风险要引起重视。 ...

    外贸合同风险规避及防范措施!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1-16 11:00

    合同的签定是外贸交易运作过程的核心步骤,它标志着商务谈判告一段落,寓意着合同中各项条款履行的开端,决定了企业最终经济获得最大化的结果。为了自身的利益,签约的过程中合作双方都会有意无意的在合同中设下一些隐性的风险条款,因而,如何充分利用 风险...

    如何规避经济合同纠纷(经济法纠纷的解决方式)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19:52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合同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产生经济纠纷的根源。因此,企业如何防范经济合同的法律风险,一直是摆在企业经营者与合同管理者面前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在阐述经济合同法律风险的概念、成因及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