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越好,投资越容易赚钱;
当经济越差,投资越可能亏钱,这是常理。
但是,
有这样一个特殊“行业”,
却可以在“最坏时代”里做“最好的生意”,
它就是“不良资产处置”。
不久前,新华社的一篇《不良资产处置:“错放的财富”孕育“新蓝海”》的文章,在不良资产处置业界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文章称:全行业通过加速整合资源,嫁接综合金融服务、对接产业资本,以经营理念主动管理不良资产,推动行业由传统的“一卖了之”模式进入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处置产业链的“2.0代”。
不管是官媒的推文,还是真实数据统计,都从侧面反映了不良资产处置绝非三分钟热度的小打小闹,而是已经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现状:市场快速扩容
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档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金融体系备受考验,商业银行体系内的不良资产逐渐暴露,不良率急剧上升,不良贷款余额快速攀升。
自2012年三季度起,银行业不良余额和不良率进入上升通道。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 1.6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 1.74%。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在论坛上表示,2013年起,商业银行开始批量出售不良资产包,每年成交规模日益提高,从2013年的700多亿元迅速提升到2017年的5000多亿元。
此外,赖小民还表示,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总额有望在2020年达到3万亿元!
伴随银监会放宽地方资产管理平台限制,以及新一轮“债转股”的推行,“不良资产”成为各路资本追逐的逆周期投资“热门资产”。
多机构竞相“围猎”
市场的扩容吸引了大量机构涌入,并从事和不良资产收购、处置、转让或投资相关的业务。
一级市场不良资产收购的主力军仍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据赖小民介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本轮不良资产市场,累计收购不良债权近1.2万亿元,市场占比合计达到80%以上。
随着近年来经济环境趋市场化,国家开放AMC牌照和监管准入门槛放开,不良资产处置这门垄断行业再次火热。
经济大环境决定了不良资产行业的兴起,行业兴起及政策鼓励,决定了不良资产处置二级市场的活跃。
与此同时,境外资本和民营资本都对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国已有近50家地方AMC正式成立,其中有14个省级行政区域至少已拥有两家地方AMC,浙江、广东、山东、福建4省更是拥有3家地方AMC。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通过设立资产管理业务部或成立资产管理附属公司,参与不良资产二级市场业务,各地民营资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
截至2017年10月,全国已设立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达到55家。除此之外,近两年,一些民间的、非持牌的资产管理公司也纷纷成立,瞄准不良资产市场,这些大大小小公司的数量将近3000家。
此外,外资其实也是上一轮周期中不良资产市场的重要投资人。
而在这一轮周期中其更是加大了对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的投入,包括KKR、海岸基金、高盛资本、橡树资本等都不同程度参与不良资产的收购与处置。
银行为啥不自己处置不良资产?
理论上说,这些巨量的不良资产应该是由银行来处置的,但是银行往往不亲自动手,而是将其打包,以惊爆价(最低至1-3折)“放血”甩卖。
于是就有了题首的问题:
为什么银行不自己内部消化这些资产,而要以这么低的价格让资产管理机构白白捡便宜呢?
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其实银行也非常想处置这些不良资产。因为银行深知,所谓不良资产,只是具有到期不能履约、变现可能性的资产,到期不能履约并不是说它没有价值,也不代表债务方在熬过最困难周期之后没有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之所以贱卖,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盈利模式限制。
众所周知,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方式是赚取利差。因此需要大量的现金进行周转,而不良资产则会占用银行的专项准备金,按照央行规定,对不良资产提取的专项准备金比例为: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因此,持有不良资产,就减少了银行手里的现金流,将付出更高的流动成本,得不偿失。
第二,时间限制。
财政部印发的《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财金[005]53号)规定,银行抵债类资产的处置周期不动产、股权为两年,动产为一年。因此,如果银行自行处置,时间成本上,银行也耗不起。比如,如果启动拍卖程序,一旦流拍就会陷入麻烦。
第三,形象设定限制。
银行非常注重自身形象的维护,直接追债讨要欠款,不利于银行的安全形象,同时银行也缺乏专业的相关人员,对于很多债务的追索,银行很难采取法律诉讼等强硬措施。
综上所诉,对于不良资产处置,基于综合因素考虑,并不是银行想处置就能处置的了的,将不良资产交予有精力、人力和经验的专业资产管理公司,成为银行寻求快速回笼资金的不二之选。
再说了,能躺着收钱谁不愿意呢?
最后说几句:
现在有许多投资者觉得,现在是“资产荒”,除了房地产和股市,找不到其他的配置方向,其实大可不必。
在海外,不良资产投资一直是另类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型机构投资者往往通过对不良资产的配置,来平滑自己的收益曲线,实现资产的分散投资。
随着银行不良处置的深入、债务违约风险的逐渐暴露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去杠杆化,这些别人看来都是风险点的领域,处处皆存在不良资产投资基金的投资机遇。英国谚语有云:人之美酒,我之毒药。
引言公司近期发行了一款不良资产债权产品,不少业务小伙伴在跟我咨询不良资产债权业务该怎么看,不良资产溢价置换是啥玩意,溢价处置和差额补足有啥区别,blablabla,在回答了若干若干的问题后,决定整理一下,从回答问题中解脱出来。为什么大家觉得...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王文杰:不良资产处置已实现完全市场化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刚才大家讲的都是新金融如何发展,对我也很有启发,我最后讲一点,在发展中风险如何控制,发展中如何保持金融的稳定,发展中如何把前进道路上的无效资产清除掉...
不良资产投资理念可以简单粗暴的概括为:一个通过量变到质变,低买高卖,逆周期的过程---在经济下行时,大量低价收购,随着经济好转,其中一些好的资产开始增值溢价,转手卖掉。 不良资产的定价是最难的,虽然也已有公司对其用资产定价模型来做,实...
不良资产,银行的烫手山芋,为什么仍有那么多资金涌入?为什么那么多机构抢着去拿包?做这个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生意,盈利模式是什么?折扣收益在银行贷过款的就知道,现在银行贷款的最大特点就是抵押充分,抵押物多为房屋、土地、林权等;抵押率一般在30%-...
什么叫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风险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风险,是指在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中,由于工作疏忽或渎职,将法律上应当主张的权利予以放弃,或者由于资产处置方案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导致资产处置出现法律障碍或漏洞,而给国家造成新的国有资产损失。那么在...
展开全部不良资产处置是指通过综合运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对资产进行的价值变现和价值提升的活动。资产处置的范围按资产形态可划分为:股权类资产、债权类资产和实物类资产;资产处置方式按资产变现分为终极处置和阶段性处置。终极处置主要包括...
2018年对金融行业来说是风雨飘摇的一年:6月起,P2P行业开始长达数月的集中爆雷,行业监管趋严、一行两会政策刺激,同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管新规)、《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P2P合规检查...
1.关于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不同国家对于本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截止2009年12月31日,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遵循的日常法律法规如下: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7号),2000...
导语在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中,客观上存在产生法律风险的可能性一、什么叫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风险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风险,是指在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中,由于工作疏忽或渎职,将法律上应当主张的权利予以放弃,或者由于资产处置方案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导致资产...
不良资产的处置的一般经过如下程序: 一、不良资产处置流程包括确定拟处置标的、处置公示 拟处置标的可以是一户不良资产,也可以是几户不良资产。后者就是组包了。资产管理公司有时是根据资产特点主动组包并进行招商,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据客户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