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律师工作指引(股权激励 律师事务所)

2023-06-06 14:38发布

股权激励律师工作指引

公司股权激励的七大法律风险 1、合同问题 股权激励方案落地要注意签订书面合同,不能仅仅公布实施方案及与激励对象口头约定,或以劳动合同替代股权激励合同。 中关村在线就是反面例子:公司与若干技术骨干签订《劳动合同》,约定乙方工作满12个月后可以获得甲方分配的股权8万股。这所谓“8万股”的不清晰约定就成了定时炸弹:公司总股本有都少?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该比例对应有多少权益,权益价值按净资产还是市值核定?获得权益的对价?凡此种种,均没有明确约定,以致最后产生纠纷。 另外,若涉及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若知识产权人为员工个人,可以激励为契机,与 员工签订知识产权许可协议,约定专利等技术由员工许可公司实施;还有一个协议要签订,就是保密协议(或者在激励协议里约定保密条款),因为激励实施后,激励对象可能对公司财务帐册、经营数据享有一定的知情权,这需要员工承担保密义务。 2、与投资人关系的处理 若公司已经进行融资或正在进行融资谈判,我们建议要进行四方面的检视或披露: 1需对拟投资人进行披露股权激励计划; 2检查当时签订的融资协议,是否对股权激励的比例有所限制; 3融资协议对股权激励方式(如增资、代持转让等)是否有限制; 4若融资协议对激励方式没有限制,若采用增资形式,则增资的对价不得低于投资人的对价,除非融资协议对股权激励有除外规定(一般融资协议都要求后一轮的融资价格不得低于上一轮)。 若上述四方面没有处理好,实施股权激励将与融资协议相冲突,投资人可追究公司创始股东的违约责任。 3、员工辞职退出争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仅在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违约金:一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约定服务期限,如果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所支付的培训费用;二是如果劳动者违反与用人单位达成的竞业限制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劳动合同法》还特别规定,除了前述两种法定情形之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实施股权激励一般都会要求员工出具承诺函,承诺一定期间内不得离职,否则向公司支付违约金。这样的操作根据《劳动合同法》是不获支持的。最近刚刚判决的富安娜股权激励系列索赔案,以公司方大获全胜告终,其关键点在于将劳动者身份与股东身份区别,该案法律关系认定为民事法律关系而非劳动合同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如果股权激励给的是实股,可以以股东身份约定违约金。但如果玩的是虚拟或者期权,鉴于股东身份不明,只能禁止行权,无从约定违约金。 4、监事作为激励对象 上市公司明确禁止公司监事作为激励对象,非上市公司不受该约束。但鉴于监事地位特殊,不排除今后有法规约束。我的建议是,若激励对象中有人担任监事,最好换人,由其他股东担任监事。但需要注意的是,担任了监事就不能做董事会成员,也不能做高管,不参与管理决策。 5、创始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 若创始股东未按期履行出资义务,在实施股权激励后,若授予的是实股,激励对象即成为股东,此时激励对象可以创始股东未缴足出资为由,向创始股东主张违约责任。因此,创始人要理解这个道理:激励对象获得实股后,他们与创始股东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纵然股权比例有大小之分),为免招惹争议甚至索赔,应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弥补出资瑕疵。 6、税务风险 根据《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申报的股权转让收入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核定股权转让收入。《办法》第十四条规定,“……6个月内再次发生股权转让且被投资企业净资产未发生重大变化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参照上一次股权转让时被投资企业的资产评估报告核定此次股权转让收入……”。因此,若以股权转让的方式进行实股激励,转让对价若低于转让标的股权对应的公司净资产,将可能被税务机关重新核定转让收入,以调高所得税纳税税基。鉴于《办法》是2015年1月1日才开始施行,各地尚未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实施股权激励能否作为转让对价偏低的合理理由,有待税务机关予以明确。 7、准备IPO(A股)的可能障碍 ▌团队稳定要求:最近三(创业板为两年)年主营业务、董事、高管没有发生重大变更,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因此,我们建议上市前保证高管团队的稳定,也不要用股权激励方式吸引较多高管加盟。 ▌持续盈利要求: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或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发行前股本超过3000万股(发行后超过5000万股);创业板要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 因为在实施实股激励中,激励价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要作为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确认为费用,如此一来股权激励操作将影响公司利润。公司须关注该等影响是否会导致无法达到上市要求的利润水平。 公司股权激励的七大法律风险 转载2016-06-18 22:10:16 标签:律师法律 1、合同问题 股权激励方案落地要注意签订书面合同,不能仅仅公布实施方案及与激励对象口头约定,或以劳动合同替代股权激励合同。 中关村在线就是反面例子:公司与若干技术骨干签订《劳动合同》,约定乙方工作满12个月后可以获得甲方分配的股权8万股。这所谓“8万股”的不清晰约定就成了定时炸弹:公司总股本有都少?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该比例对应有多少权益,权益价值按净资产还是市值核定?获得权益的对价?凡此种种,均没有明确约定,以致最后产生纠纷。 另外,若涉及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若知识产权人为员工个人,可以激励为契机,与员工签订知识产权许可协议,约定专利等技术由员工许可公司实施;还有一个协议要签订,就是保密协议(或者在激励协议里约定保密条款),因为激励实施后,激励对象可能对公司财务帐册、经营数据享有一定的知情权,这需要员工承担保密义务。 2、与投资人关系的处理 若公司已经进行融资或正在进行融资谈判,我们建议要进行四方面的检视或披露: 1需对拟投资人进行披露股权激励计划; 2检查当时签订的融资协议,是否对股权激励的比例有所限制; 3融资协议对股权激励方式(如增资、代持转让等)是否有限制; 4若融资协议对激励方式没有限制,若采用增资形式,则增资的对价不得低于投资人的对价,除非融资协议对股权激励有除外规定(一般融资协议都要求后一轮的融资价格不得低于上一轮)。 若上述四方面没有处理好,实施股权激励将与融资协议相冲突,投资人可追究公司创始股东的违约责任。 3、员工辞职退出争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仅在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违约金:一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约定服务期限,如果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所支付的培训费用;二是如果劳动者违反与用人单位达成的竞业限制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劳动合同法》还特别规定,除了前述两种法定情形之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实施股权激励一般都会要求员工出具承诺函,承诺一定期间内不得离职,否则向公司支付违约金。这样的操作根据《劳动合同法》是不获支持的。最近刚刚判决的富安娜股权激励系列索赔案,以公司方大获全胜告终,其关键点在于将劳动者身份与股东身份区别,该案法律关系认定为民事法律关系而非劳动合同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如果股权激励给的是实股,可以以股东身份约定违约金。但如果玩的是虚拟或者期权,鉴于股东身份不明,只能禁止行权,无从约定违约金。 4、监事作为激励对象 上市公司明确禁止公司监事作为激励对象,非上市公司不受该约束。但鉴于监事地位特殊,不排除今后有法规约束。我的建议是,若激励对象中有人担任监事,最好换人,由其他股东担任监事。但需要注意的是,担任了监事就不能做董事会成员,也不能做高管,不参与管理决策。 5、创始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 若创始股东未按期履行出资义务,在实施股权激励后,若授予的是实股,激励对象即成为股东,此时激励对象可以创始股东未缴足出资为由,向创始股东主张违约责任。因此,创始人要理解这个道理:激励对象获得实股后,他们与创始股东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纵然股权比例有大小之分),为免招惹争议甚至索赔,应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弥补出资瑕疵。 6、税务风险 根据《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申报的股权转让收入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核定股权转让收入。《办法》第十四条规定,“……6个月内再次发生股权转让且被投资企业净资产未发生重大变化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参照上一次股权转让时被投资企业的资产评估报告核定此次股权转让收入……”。因此,若以股权转让的方式进行实股激励,转让对价若低于转让标的股权对应的公司净资产,将可能被税务机关重新核定转让收入,以调高所得税纳税税基。鉴于《办法》是2015年1月1日才开始施行,各地尚未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实施股权激励能否作为转让对价偏低的合理理由,有待税务机关予以明确。 7、准备IPO(A股)的可能障碍 ▌团队稳定要求:最近三(创业板为两年)年主营业务、董事、高管没有发生重大变更,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因此,我们建议上市前保证高管团队的稳定,也不要用股权激励方式吸引较多高管加盟。 ▌持续盈利要求: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或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发行前股本超过3000万股(发行后超过5000万股);创业板要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 因为在实施实股激励中,激励价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要作为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确认为费用,如此一来股权激励操作将影响公司利润。公司须关注该等影响是否会导致无法达到上市要求的利润水平。 ▌保证符合股权权属清晰要求的建议 上市前避免采用授予选择权的实股,授予期股的,行权期应该在上市前届满,保证股权结构的稳定; 上市前代持关系要解除。因此不建议用代持、信托方式对准备上市公司的员工进行实股激励; 虚拟股权或其他形式的激励工具转化为实股的时间窗口设定,要避开上市前; 授予的对象若超过200人,应采用员工持股平台进行持股(若未改制为股份公司,有限公司股东的实股激励对象若超过50人,则须启动该机制)。

股权激励律师核查激励对象资格(股权激励 律师事务所)

当一个企业利润、商业模式清晰后,公司的高管团队和核心人才并没有入股公司的资本能力,但公司利润需要人力资源支撑,且需要聚合为行业平台,公司可采用11个指标考核法,实现:谁符合标准、谁持有公司股票。 1、通常包含:总监级以上人员、技术工程师、营销管理冠军、运营总监以上人员、集团总部关键管理人员(约占总公司20%); 2、规定这些人具备何种资格后,方可拥有股权,包含:职务资格指标、业绩资格指标、干部训练及个人成长指标、满意度指标; 3、规定这些人将持有何种的股票。通常,将优先持有分子公司的股票、集团人......

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实施五步骤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完成后并非当然的生效,也并非当然的对公司员工产生效力,其实施也并非一蹴而就。 因此,合法有效的股权激励方案需要企业按部就班,在包括律师、人力资源以及公司治理各方面专业人员的参与及共同努力下实施,最终将股权激励方案落实。股权激励方案的落地主要历经公司审批并公示、签署股权激励协议及文件、确定激励股权管理机构、设立股权激励平台、员工出资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五个步骤。 1、股权激励方案的审批及公示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完成后并非当然的生效,也并非当然的对......

法院:虚拟股权激励分红权所引起的纠纷属于劳动纠纷

导读:企业对员工实行虚拟股权激励模式,被激励者不能成为公司股东、不拥有股权,仅获得一种收益,被激励者离开企业后将自动丧失获得收益的权利,劳动关系是实施股权激励的前提。而劳动关系中的薪酬是一个组合概念,通常是由基本工资、奖金、福利计划和股权激励组成。虚拟股权赋予员工的分红权应属于公司薪酬体系的组成部分,故此类股权激励制度是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引起的纠纷应当属于劳动争议范畴。附:裁判文书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沪一中民四(商)终字第1506号上诉人(原审原告)肖思......

股权激励律师工作指引(股权激励 律师事务所)


相关知识

    新三板依据的法律法规(新三板法律法规有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8 17:57

    1.新三板法律法规有哪些 您好,新三板法律法规综合类(18部)0.1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0.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0.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0.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股权激励附条件赠与能否撤销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4-20 00:42

    一、股权激励附条件赠与能否撤销(《合同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股权激励附条件赠与,满足撤销条件的才能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92条的规定,赠与人在下列情形下可以撤销赠与:(1)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

    新三板股权激励相关法律法规(新三板法律法规关于股权激励的规定有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03:04

    1.新三板法律法规关于股权激励的规定有哪些 新三板法律法规中直接涉及股权激励的全部规定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 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减少公司注册资本的;与持有本公司股份 的其他公司...

    股权激励法律法规修改(股权激励条款和条件的不利修改的相关制度规定是什么)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9 08:43

    1.股权激励条款和条件的不利修改的相关制度规定是什么 可以从两个方面这样简单理解:第一,不利修改是针对职工而言的,视同从未发生是出于保护职工利益的考虑;第二,企业如果出现不利修改,可能会有操纵利润的可能,视同从未发生可以避免这种情况。此外,...

    股权激励法律法规政策(激励股权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9 15:59

    1.激励股权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跟股权激励有关的众多法律有:关于国迅速腾达有高创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从一份判决书,讲透了股权激励退出机制的重要性!以及究竟该如何设置激励股权退出机制!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2-08 11:13

    文:吴取彬 隆安(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股权激励作为激励和留住企业核心管理层及技术人员的重要手段,越来越被发展中的企业所采用,尤其是发展中的中小企业,企业往往难以支付高额薪资,从而使用股权激励的方式留住人才。然而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是一个...

    公司股权激励员工的利与弊

    来源:公司法 时间:2021-08-29 17:12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家通常会考虑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是一种提供给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及骨干以公司股权(或权益),并促使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与公司的发展保持一致,避免短期获利行为的机制。 一份成功的...

    公司股权激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来源:公司法 时间:2022-07-01 11:24

    因在公司工作能力强,董事长提请董事会通过决议给了我公司1%的干股,享有分红权。 最近准备离婚,其他的都谈好了,但股权是婚后才取得的,系夫妻共同财产,要求分割一半。公司给我个人的激励股权,如果我离开公司或者...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2006)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22:39

    天有五行,地有五岳,人有五官,音有五声,股权激励有五步! 《五步连贯股权激励法》为薛中行老师首创、独创的股权设计理念与方法,是最具实战意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品牌课程。五步连贯股权激励法,将股权激励的实施分解为定股、定人、定价、定量及定时五大...

    股权激励确定这十个内容就够了!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5-15 11:24

    1定目的为什么要进行股权激励?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股权激励的目的不同。一般来说,股权激励的目的和意义有以下几个:?一是提高业绩。对于员工来说,股权激励既是动力,又是压力,它可以促使员工对企业更加尽职尽责,使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休戚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