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人工智能是否会威胁到伦理和法律)

2023-06-06 23:25发布

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人工智能是否会威胁到伦理和法律)

1.人工智能是否会威胁到伦理和法律

人工智能如果不加以控制,很有可能威胁到伦理法律。

在技术高歌猛进的同时,人工智能不断模糊着物理世界和个人的界限,不断刷新人的认知和社会关系,延伸出复杂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问题,但相应的规范和制度设计还存在盲区,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构建一个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伦理和法律环境,来自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聚集在一起,尝试跨越学科的鸿沟,寻找共同的交集,研讨人工智能最基本的问题。

“这让人欢欣鼓舞,也令人担忧。”张钹的“忧”,指的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系统存在的根本性缺陷——不可解释和不可理解,就事论事,缺乏推广能力,遇到新的情况一筹莫展等。

因此当面对动态变化的环境,信息不完全、存在干扰与虚假信息时,人工智能系统性能就会显著下降。“当前的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本质上是不同的。”

张钹说,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系统抗干扰能力(鲁棒性)差,推广能力弱,甚至可能犯大错。“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式识别系统尽管可以准确地区分不同事物,但本质上不认识它们。

与人类不一样,它不会举一反三,更不会‘知其所以然’。使用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十分小心。”

“现在大家对人工智能有无限期待。围棋有规则,现实生活中没有规则。

人工智能产品完成单项任务很牛,但遇到复杂情况,实际没那么厉害。”海尔公司CTO赵峰认为。

人工智能可怕吗? 远虑尚“远”,近忧在即人工智能会威胁人类吗?马斯克、霍金、扎克伯格……科技和产业界的大腕对此的争论和互怼一直没有停歇。参加香山科学会议的科学家认为,人工智能威胁论拥趸者所指的“强人工智能”到来还比较远,现在发展的多是擅长完成单项任务的“弱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还在生长发展过程中,是否造成威胁估计是下一代科学家面临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把它‘养大’。”不过,中科院院士何积丰也坦承,现在人工智能也有“内忧外患”,如无人机黑飞乱飞管理乱象,恐怖主义黑客攻击等。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机器通过‘黑箱’学习(深度学习)方法取得的智能,由于与人类认知行为存在根本差异,因此也将带来潜在的风险。”张钹说,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并出现自我意识,是危险的,不过这是远虑;但其不可解释性会带来“近忧”,如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军事决策,万一系统出现原则性决策失误怎么办?人类准备好了吗? 远远没有,急需跟进“人类现有的概念框架及知识储备难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也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制度性风险’。”

李真真说,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应用迅速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重塑人的行为,也不断挑战诸如隐私、责任等概念内涵及其既有策略。李真真以“隐私”举例说,传统法律上,隐私是一种权利的概念,但现在它还可以是一种商品,即我们让出一部分个人的隐私或信息以换取服务和产品,这就需要法律的及时跟进。

再有,匿名化技术的发展为隐私保护提供了新的工具,但如果对于匿名化数据的法律概念和认定标准上没有明确规定,很可能会导致数据的滥用。同时,隐私保护与国家安全、商业利益如何平衡,也是问题。

再比如“责任”,比较典型的就是自动驾驶系统的责任认定。“还有人工智能的预测或决策,如预测犯罪,这将使我们面对一个更为复杂的法律问题。”

“法律具有滞后性,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的社会难题,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伦理评估,以保障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及时跟进。”李真真说。

人机可以和谐共处吗? 嵌入伦理法律框架是最大的科学挑战人工智能是否会产生歧视?答案是肯定的,这可以体现在数据选择和算法上。有科学家研究,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帮助银行提供接受还是拒绝房贷的建议,无论如何,在审查神经网络决策制定流程的结果时,发现黑人申请的批准率大大低于白人申请的批准率。

这就是人工智能工具存在的“黑箱”般的不透明性。“人机关系中,智能机器与人类的价值观和规范体系必须一致。”

李真真说,如何将人类的价值观和规范嵌入人工智能系统,赋予AI以人性的光辉,成为当前所面临最现实的挑战。前有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大定律,近年来,国际人工智能界日益重视人工智能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并推动相关技术标准及社会规范的研讨和制定,如IEEE全球人工智能与伦理倡议、阿西洛马人工智能23条伦理原则,我国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专门提出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的三步走规划。

“但是,将伦理与法律要求嵌入到AI系统,仍是全世界前沿性的科学难题,这需要技术、伦理、法律等控制手段配合使用、高度融合和跨学科合作。”李真真说。

“智能机器不是代替人,而是要协助人做好工作。人和机器各有优势,要互相了解才能实现人机协作,但人还是人机关系的主导者。

依照这种思想,才可能将人工智能引向人机合作的发展道路。”张钹说。


相关知识

    人工智能律师怎么做(让法律人读懂人工智能)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3-08 09:47

    谷歌翻译的确非常不错,智能翻译的未来也是很好的。去年秋天,谷歌翻译推出了一个全新升级的人工智能翻译引擎,该引擎翻译文本有时与人工翻译文几乎无法区分。 谷歌在201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重新设计其翻译工具,让它由人工智能驱动。这样一来,它创造...

    很有用!律师:民事诉讼中录音证据的质证要点(四大项十小项)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2-05-11 07:56

    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作为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两大法定证据形式,在现代民事诉讼活动中被高频使用,录音证据即属于视听资料或电子数据的一种。传统的录音证据记载于录音带中,属于视听资料;现代的录音证据多通过录音笔、手机等电子设备录制,并存储在电子介质中...

    信用卡逾期是跟催收部门协商吗-信用卡逾期是跟催收部门协商吗?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3-07-23 08:52

    信用卡逾期是跟催收部门协商吗? 信用卡逾期后,银行或其他信用卡公司通常会采取催收措施,以收回欠款。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与催收部门协商。在处理信用卡逾期时,有一些法律和伦理问题需要考虑,包括如何与催收部门进行沟通,以及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的意义(护理立法的意义有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00:11

    1.护理立法的意义有哪些 护理立法的意义:(1)使护理管理法制化,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法的实施,使护理管理法制化,从而保证了护理工作的稳定性及连续性,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及护理质量的提高。(2)促进护理教...

    律师法律援助义务(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3-17 20:03

    更为重要的是,探求律师法律援助的基础和根据提供了律师为社会正义而努力的信心之源。   首先的问题是政府为什么负有法律援助的责任?  从理论上回答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理由,例如可以从政府的性质、功能和职责等各个角度予以解说。  对此,本文不作详...

    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有哪些

    来源:侵权损害 时间:2022-04-20 22:14

    环境,按照《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污染,则是指由于人为的...

    信用卡逾期后坐牢了还需要还钱吗-信用卡逾期后坐牢了还需要还钱吗知乎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3-10-05 17:45

    信用卡逾期后坐牢了还需要还钱吗?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但实际上,信用卡逾期后是否需要还钱,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从道德和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还清债务,因为信用是信用卡的基础,逾期不还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信用记录,导致未来难...

    拖欠巨额债务无力偿还可以枪决吗-欠钱会枪毙吗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3-09-23 09:16

    拖欠巨额债务无力偿还,是否可以被枪决?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些人认为,当一个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他们应该采取任何手段来保护自己。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杀人是一种极端的行为,不应该轻易采取。本文将探讨这个话题,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一些人认为...

    的体会护理伦理和法律法规(当你成为一名护理人员你会怎么做)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4:02

    1.当你成为一名护理人员你会怎么做 用心学习,从考试的分数能够衡量出一个结果;用心工作,身边的同事领导都看得到。我们要用心工作,更多的是要对得起自己。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人员,我们要用心对待每一位病人,用心对待我们的工作,用真诚去帮助每一位病...

    医学伦理与法律法规ppt(医疗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PPT课件)

    来源:医疗纠纷 时间:2021-08-26 10:00

    1.医疗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PPT课件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鑫淼数据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神经内科2017年2019/8/2312019/8/232我院要求医疗人员掌握以下法律法规?《医疗事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