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指导方针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法治建设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大力普法。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扩展资料:法治建设成就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国家基本方略和全社会共识。以依法治国为核心内容、以执法为民为本质要求、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以服务大局为重要使命、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确立。
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普遍增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同时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通过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在现行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法治八建”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
一是要大力开展宪法的学习宣传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努力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要大力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突出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治安方面的基本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努力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和保障社会和谐。
三是要大力开展以“优化社会法治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创建活动,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意识明显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广大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明显提升,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明显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法治环境明显改善。
四是要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努力创造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色的法治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可以分为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
这是根据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形式和内容,对法的作用的分类。从法是一种社会规范看,具有规范作用,规范作用是法作用于社会的特殊形式;从本质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会作用,社会作用是法规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
这种对法的作用的划分使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相区别,突出了法律调整的特点;同时,又明确了各个时期法律目的的差异。 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
法的这五种规范作用是法律必备的,任何社会的法律都具有。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由于法律的性质和价值的不同,法的规范作用的实现程度是会有所不同的。
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在这里,行为的主体是每个人自己。
对人的行为的指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个别性指引,即通过一个具体的指示形成对具体的人的具体情况的指引;一种是规范性指引,是通过一般的规则对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个别指引尽管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建立和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言,规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义。
从立法技术上看,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确定的指引,即通过设置法律义务,要求人们作出或抑制一定行为,使社会成员明确自己必须从事或不得从事的行为界限。一种是不确定的指引,又称选择的指引,是指通过宣告法律权利,给人们一定的选择范围。
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这里,行为的对象是他人。
在现代社会,法律已经成为评价人的行为的基本标准。 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这种作用又具体表现为示警作用和示范作用。法的教育作为对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促使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用。
预测作用是指凭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会如何行为。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包括公民之间、社会组织之间、国家、企事业单位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行为的预测。
社会是由人们的交往行为构成的,社会规范的存在就意味着行为预期的存在。而行为的预期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社会能够存在下去的主要原因。
强制作用是指法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这里,强制作用的对象是违反者的行为。
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让人们遵守,是希望法律的规定能够转化为社会现实。在此,法律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离开了强制性,法律就失去了权威;而加强法律的强制性,则有助于提高法律的权威。 社会作用是从法的本质和目的这一角度出发确定法的作用,如果说法的规范作用取决于法的特征,那么,法的社会作用就是由法的内容、目的决定的。
法的社会作用主要涉及了三个领域和两个方向。三个领域即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生活领域;两个方面即政治职能(通常说的阶级统治的职能)和社会职能(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当然,尽管法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法律不是万能的,原因在于:(1)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或改变社会;(2)法律是社会规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3)法律规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会关系(如人们的情感关系,友谊关系)不适宜由法律来调整,法律就不应涉足其间;(4)法律自身条件的制约,如语言表达力的局限。在实践活动中,法律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作用。
党建带团建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是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领导,不断巩固党的组织基础、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引导共青团组织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为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服务,为青年服务;二是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一齐抓,把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三是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党、团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四是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使党建工作和团建工作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纲要》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问:请介绍一下出台《纲要》的背景意义。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全文十九届四中全会议着重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且作出了相应的决定。决定的全文如下:《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来源:司法部导读:据司法部官网消息,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厅字〔2015〕25号),推动建立实施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近日,中央组织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印发《关于建立...
2021年10月29日(星期五)上午10:00,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媒体新闻发布厅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林广海、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
1.党内法规制度有哪些 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
(2019年6月23日)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出如下意...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文如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
时间:2019年06月20日 10:00 地点: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 主持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 出席人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马嘉宾,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 ...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