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民事案件常用法律法规(我国民事法律有哪些条规)

2023-06-06 03:18发布

审判民事案件常用法律法规(我国民事法律有哪些条规)

1.我国民事法律有哪些条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公布 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l988年4月2日发布施行) 法(办)发[1988]6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1次会议通过 2001年3月8日公布 自2001年3月10日起施行) 法释[2001]7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 2003年12月26日公布 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03]20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8年8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 2008年8月21日公布 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08]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2号公布 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99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l5号公布 自1999年l0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1999年l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通过 1999年12月19日公布 自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 法释[1999]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3年3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7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3]7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2004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7次会议通过 2004年10月25日公布 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04]14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4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5次会议通过 2004年12月16日公布 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04]2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号公布 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0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3次会议通过 2000年12月8日公布 自2000年12月13日起施行) 法释[200014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2002年8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9号公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笫1246次会议通过 2002年10月12日公布 自2002年lO月15日起施行) 法释[2002]3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2.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一)合议制度合议制是与独任制相对的审判组织形式。

合议制是由审判员或与陪审员组成的审判集体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二)两审终审制度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经济案件经过两个审级法院进行审判后,即宣告终结的制度。

两审终审制是案件的审级制度,即案件在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后,还可以上诉到第二审级的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第二审人民法院的裁判为案件的最终裁判。(三)陪审制度陪审制度是审判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社会公众人员代表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

陪审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具体内容是,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可以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四)回避制度适用回避的人员是在审判活动中具有一定审判职能或代行某种职能的人。

适用回避的对象有: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适用回避的法定情形是:(1)审判人员或上述其他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2)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3)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即本案的审判结果直接关系到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的某种利益,在此种情况下,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也应回避。(五)公开审判制度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和内容应向群众公开,向社会公开;不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公开宣判。

3.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实行什么制度

必须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

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扩展资料:

明确规则,力破诉讼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立案登记制度,各界对此高度关注。此次公布的司法解释,可谓对立案登记制度的初步确立。

司法解释第208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高门槛的立案审查制度,初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立案登记规则,即:允许立案庭对起诉状进行形式审查和对原告适格、管辖权、一事不再理等诉讼要件在七日内进行实质审查的前提下,符合起诉条件的才予以登记立案。

通过强化七日审查期限,以及出具接收起诉材料的书面收据,倒逼立案庭将诉讼要件的审查工作交给审判庭。

此次公布的司法解释,还对实践中一些饱受诟病或存在争议的规则予以了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一、明确了重复起诉的判断规则。司法解释第246条主要根据前诉与后诉的要素——当事人、诉讼标的、诉讼请求是否相同为标准,作为判断的依据。

二、确立了合同诉讼管辖的法定履行地规则。司法解释第18条改变了过去长期适用的特征履行地规则,转而采用合同法上的法定履行地规则,来确定合同诉讼管辖法院。

这一改变既简化了合同诉讼管辖规则,又有助于减少备受诟病的合同诉讼管辖权异议的发生,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明确了格式合同中的管辖协议无效规则。司法解释第31条针对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过程中格式管辖协议普遍化的现实,首次明确规定“未采取合理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的格式管辖协议无效的规则。

四、确立了保全担保的数额规则。司法解释第152条区分了诉前保全与诉中保全、财产保全与行为保全,分别确定保全担保的数额。

这一规定改变了过去凡申请保全,法院必要求担保且担保的数额相当于请求保全的数额这一陋规,尤其是对于诉前行为保全和诉中保全的担保的要求,明显低于诉前财产保全的担保,无疑是正确的,律师界一直诟病的“申请保全难”问题也有望得以缓解。

五、明确了应诉管辖的成立条件。应诉管辖要件中的“应诉答辩”究竟如何理解,司法解释第223条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即只有当事人就案件实体内容进行答辩、陈述或者反诉的,才构成民诉法127条的应诉答辩。

这一规则可以合理平衡当事人双方的程序利益,也符合诉讼法理,具有妥当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民事诉讼新“指南”

4.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一)合议制度

合议制是与独任制相对的审判组织形式。合议制是由审判员或与陪审员组成的审判集体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

(二)两审终审制度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经济案件经过两个审级法院进行审判后,即宣告终结的制度。两审终审制是案件的审级制度,即案件在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后,还可以上诉到第二审级的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第二审人民法院的裁判为案件的最终裁判。

(三)陪审制度

陪审制度是审判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社会公众人员代表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陪审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具体内容是,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可以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

(四)回避制度

适用回避的人员是在审判活动中具有一定审判职能或代行某种职能的人。适用回避的对象有: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适用回避的法定情形是:(1)审判人员或上述其他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2)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3)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即本案的审判结果直接关系到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的某种利益,在此种情况下,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也应回避。

(五)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和内容应向群众公开,向社会公开;不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公开宣判。

5.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遵循的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相关法律法规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是指导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重要法律,也是人们处理民事纠纷的主要参考依据。该法自公布之后,历经多次修订,但每次都是围绕基本原则展开。

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地进行。

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六条 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6.民事审判的内容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范围: 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相关知识

    两审终审制适用哪些案件有哪些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1-08-31 02:53

    两审终审制适用哪些案件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都是二审终审,《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两审终审制度。所谓两审终审制度是指某一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但第一百六十二条除外。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

    农村居民常用法律法规(农村工作法律法规有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9 10:52

    1.农村工作法律法规有哪些 农村工作法律法规如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劳动合同法...

    公益诉讼相关法律法规(公益诉讼法律规定)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2-04-20 13:33

    1.公益诉讼法律规定 公益诉讼的法律规定: 1、市(分、州)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第一审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基层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第一审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由被诉行政机关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人民法...

    不服法院的判决怎么办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2-04-20 07:22

    如果你的案子是中级法院一审,不服,可以向高院上诉二审; 如果你的案子已经在基层一审过,那么中院的判决在我国诉讼法上就是终审了,不能再上诉,只能够等到判决生效后:1.向高院起诉审判监督之诉;2.请求中级法院对应的检察院提起抗诉; 庭审笔录可...

    诉讼主体相关法律法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哪些)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1-08-26 09:24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哪些 1、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涉及的诉讼主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持审判活动的审判机关,审判机关主导民事审判活动,是当然的主体,包括法院和检察院;二是诉讼当事人,即参与诉讼活动的民事纠纷的双方,包括诉讼代理人;三是...

    代理涉外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来源:涉外法律 时间:2022-07-13 21:21

    代理涉外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涉外民事诉讼中外籍当事人可以委托哪些人为诉讼代理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二十八条规定,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外籍当事人,可以委托本国人为诉讼代理人,也可以委托本国律师...

    公益诉讼法律法规民事(公益诉讼法律规定)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2-04-20 23:43

    1.公益诉讼法律规定 公益诉讼的法律规定: 1、市(分、州)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第一审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基层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第一审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由被诉行政机关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人民法...

    处置不良资产法律上常用哪些方法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5-06 08:35

    一、和解法指债权债务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协商或邀请第三人从中斡旋解决纠纷。债权到期或即将到期时,债务人暂无能力偿还债务但有还款诚意的,债权人可以就履行债务的期限、方式、数额等同债务人进行磋商,敦促债务人履行债务或签订还款协议...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具有哪些特征

    来源:刑事辩护 时间:2021-09-25 09:26

    第一,刑事诉讼与附带的民事诉讼的被告是同一、重合的;第二,刑事诉讼与附带的民事诉讼的原因是同一的,即都是被告人的同一违法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导致;第三,刑事诉讼被告人的行为,是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法律保护的两种法律关系,即被告人的行为既触犯刑事法...

    管辖权异议成立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2-04-20 11:03

    对于管辖权异议的成立,不仅仅是当事人提出就可以成立的。当事人只要认为受理诉讼的法院或将其诉讼案件移送受理的法院没有管辖权的时候,就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但是管辖权异议的法律后果我国也应该有法作为参照。管辖权异议成立的法律后果有什么: 对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