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是否构成诈骗罪

2023-06-06 11:53发布

“借钱不还"是否构成诈骗罪

《刑法》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实务中,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主要看四点:一看是否有欺骗的行为;二看被害人是否基于受骗而交付了财物;三是行为人或第三人是否取得了财产,被害人有无财产损失。

俗话说,借钱容易还钱难,借钱时你是大爷,还钱时成了孙子。民间借贷常发生在亲戚、朋友、熟人之间。

遇到借钱不还时,有人起诉,有人报案。胜诉后,无财产可执行,亏了本金还倒贴了律师费。去公安机关报案,被告知民事纠纷通过诉讼解决,不予立案。这么折腾一番,债权人被弄得精疲力尽,从此怀疑人生,认为任何人都不可信。 借款不还的行为之所以很难认定为诈骗,在于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难以认定。借款人没有偿还能力,实际也没有承担还款责任,一般可以推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如果借款人突然还款,这时还能不能认定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呢?

借钱不还是经济纠纷还是刑事诈骗?民间借贷与刑事诈骗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只有清楚了诈骗和民间借贷的界限,才能明白公安机关立案与不立案的原因。

不是有欺骗就构成诈骗,虚假广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这些都有欺骗的行为。之所以不构成诈骗,是因为行为人支付了对价。区分诈骗罪与其他犯罪或民事纠纷的关键,要看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借钱不还,是民事纠纷还是刑事诈骗,需要通过借款人的客观行为来分析判断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第一,通过借款的用途和借款的理由来分析判断。一般的民间借贷,借款人会告知真实的借款用途,让债权人清楚了解提供借款的风险。诈骗犯罪却不同,借款时会编造各种虚假的用途,并告知还款的能力,比如借款用于投资,公司收到钱款后立刻连本带利偿还等,但实际上自己已欠下巨额债务,借款的目的是借新还旧。或者将借款用于犯罪、赌博或个人挥霍,自始自终就没还款的打算。 第二,通过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来分析判断。诈骗犯罪中,行为人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明知自己没有偿还能力,仍大肆借款,将借款用于挥霍或非法活动,根本没有偿还意愿,可以推定借款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相反,如借款人虽将借钱用于赌博或其他违法活动,但其财产足以覆盖借款,债权人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债权人的财产最终能够获得恢复,这种情形就不能认定借款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第三,是否虚构身份或借款后携款潜逃。诈骗犯罪中,行为人在借款时,身份、住址,甚至证件都是假的,声称自己是某某公司的老板,或出示虚假的财产证明文件等等,等借到钱之后,电话停机,居住地址变更,人去楼空。事后行为就可以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借款的目的。

最普遍的是电信网络诈骗,人与人之间不认识,也不见面,视频里的人也可能是假的。平时文字聊天,发信息的不知是男是女,居住哪里,在国内或国外。一旦转账,收到钱的人就会断开一切联系,瞬间消失,债权人再也无法联系上他。这样同样可以推借款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当然,如果借款用途的确是生产经营或房屋装修,或者虽然欺骗了借款的用途,但还款时因客观原因,比如工厂的客户倒闭,货款无法及时收回,导致无法还款,这时就不能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借钱时百般好,还钱时万种难。平时借款要谨慎,实在无法拒绝,就要做好这笔钱无法收回的心理准备。


相关知识

    某干部被双规,是否属于犯罪,听听律师怎么说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5-16 14:00

    陕西勤博律师事务所魏兴宁律师表示,双规是指共产党党员在接受检察机关调查前的党内调查和限制人身自由,是一种隔离审查,主要目的是防止被调查人拖延时间、逃避调查,甚至串供、外逃。对党员采取的"双规"措施不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

    互联网产品指的是什么(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有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2-18 12:44

    一、互联网产品指的是什么   互联网产品的概念是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延伸而来的,是在互联网领域中产出而用于经营的商品,它是满足互联网用户需求和欲望的无形载体。   简单来说,互联网产品就是指网站为满足用户需...

    挪用公款主动归还属于犯罪中止吗?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01:20

    挪用”,是由“挪”与“用”两种行为结合而成,挪用公款罪,是典型的职务犯罪,挪用公款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

    借钱不还所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1-08-26 19:30

    在如今,借贷往来行为可以说十分普遍且频繁,大部分人都有过借贷往来的经历,所以想必很多人也都听闻过借钱不还这一词。 在如今,借贷往来行为可以说十分普遍且频繁,大部分人都有过借贷往来的经历,所以想必很多人也都...

    公司员工不辞而别违法吗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2-18 18:04

      一、公司员工不辞而别违法吗   《劳动合同法》赋予了劳动者单方解除权,但同时也对单方解除权予以了限制。比如,劳动者因个人原因离职时,应当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或者提前书面通知,此举目的在于防止因人员流动造成用人单位经营陷入被动,甚至造成...

    温州金改3年仍遭问题困扰:民间借贷登记难落地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3-20 12:08

      2012年3月,一场针对“病孩子”的金融会诊正轰轰烈烈地展开。躺在手术台上的,是瓯江之畔民间资本最沸腾、金融业态最“草根”的温州。当时,因为融资链条的几近崩溃,整个温州模式都接受着各方检视...

    来说说律师的价值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4:15

    ???????律师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尽力为当事人法律困境,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供当事人选择。 律师有两种: 一种是"Yes"律师。无论客户说什么,都没有反驳意见。所有的工作,都围绕...

    性交易后,女子清点男子留下的钱,全是冥币,男子无罪,为什么?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6-05 11:43

    【案例】 孙某丈夫两年前去逝,由于孙某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多少文化,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累的活又不愿意干。一天,和几个姐妹闲聊了,其中一个告诉他可以快带赚钱生意。孙某想想自已还年轻,该攒点钱,于是将上小学的女儿送到乡下姥姥家照料,自已在家干...

    借贷行为涉嫌刑事犯罪,借款合同并非必然无效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2-04-20 11:20

    案情简介2011年6月30日,扬子银行桥北支行与新远针织签订《借款合同》,约定新远针织贷款400万元用于采购棉布,并对借款期限、利率、罚息等做了约定。同日,扬子银行桥北支行与弋江中小担保签订《保证合同》,约定弋江中小担保为上述主合同提供连带...

    透支了信用卡还不起就是恶意透支吗?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7-13 08:26

    恶意透支信用卡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什么是恶意透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规定,“持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