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旨】
网贷类非法集资案件的“非法性”判断,应当以国家金融管理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具有体系性、禁止性等特征,不仅包括商业银行法等专门法律法规,也可以包括合同法等非专门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
2【指控与证明犯罪】
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对以下证据进行重点审查:一是证明王某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据。王某系李某等人临时纠集,未参与李某等人伪造担保财产的行为,事后获利较少。同时,李某等人提供的担保财产部分为真实,前期借款项目亦归还本息,故在案证据仅能证明王某编造虚假项目集资,难以证明王某与李某等人进行诈骗通谋。二是证明王某借款数额的证据。该案犯罪行为涉及面广,且有众多投资人遭受财产损失,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借贷平台的后台数据、资金存管数据等电子证据,调取相关借款合同和部分投资人证言,对王某借款和投资人损失的数额进行核实。经审查,王某在没有真实借款需求和用途的情况下,伙同他人编造虚假的借款事由,利用网络借贷平台向社会不特定人群发布虚假借款消息,承诺到期还本付息,其行为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对王某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提起公诉。
法庭调查阶段。公诉人在法庭讯问时,着重固定王某虚构公司财务状况和借款用途,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向社会公众借款的事实。王某认可其成立“空壳”公司、虚构借款项目,但辩称其不明知利用网络借贷平台向多人借款。随后,公诉人出示了三组证据:第一组是王某与李某等人商议借款的证据。第二组是王某向平台提交虚假资料的证据。第三组是王某通过平台向多人募集资金的证据。其中,公诉人重点出示王某与甲公司签订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借款服务合同》、伪造的公司资料等客观性证据,并向法庭说明借款合同上有王某的签字和指纹,其指纹恰好按在“互联网平台”的文字上,王某看到该份证据后即不再进行辩解。
法庭辩论阶段。辩护人的辩护意见是:王某没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主观故意,只是将公司手续借给他人以获取好处费;王某没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其银行卡和密码等由他人控制,借款合同上的回报率并非王某确定,其不是真实的借款使用人。针对上述辩护意见,公诉人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答辩:一是王某明知其名下的公司系“空壳”公司,仍伙同他人发布虚构借款项目,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法规,属于“非法”行为。二是王某明知网络借贷平台的运作模式,仍与上百名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承诺还本付息,最终造成投资人巨额经济损失,属于“吸收公众存款”行为。三是王某伙同他人实施非法集资行为,借款去向不影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
判决结果。2018年2月11日,法院判决认为,王某伙同他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其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6万元。王某不服判决,提出上诉。2018年6月25日,二审法院作出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3【典型意义】
网贷类非法集资案件,是指行为人利用网络借贷平台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的案件。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幌子,利用网络借贷平台进行非法集资,使非法集资犯罪呈现从“线下”向“线上”蔓延的趋势,极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根据集资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网贷类非法集资案件分为两类:一是网络借贷平台控制人实施的非法集资活动。有的平台控制人规避资金存管的相关要求,将出借人的资金归集于不同账户,形成所谓的“资金池”,进而实施“期限错配”“借新还旧”等操作。有的平台控制人突破中介地位,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将资金用于自身企业的发展或投资其他项目,即所谓的“自融”行为。二是借款人实施的非法集资活动。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监管的日趋严格,网络借贷平台需要到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在网上公示相关信息,还需要取得相应的电信业务许可,采取传统犯罪手段的难度逐渐增大,行为人从直接设立、控制网络借贷平台进行非法集资,转而以借款人的面目出现,通过勾结平台的风控人员,提供虚假借款项目和担保等方式,利用他人运营的网络借贷平台募集资金。
根据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非法集资案件需要具备四个要件,即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和社会性,除了“非法性”要件——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属于规范判断之外,其他要件均属于事实判断。2019年“两高一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非法性”的判断标准,即应以国家金融管理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对于法律法规仅作原则性规定的,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精神并参考相关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予以认定。实践中,网络借贷平台控制人实施非法集资活动的“非法性”较为容易判断,由于网络借贷平台不具备完善的风控、审贷机制,如果其能够控制借款的用途,一旦发生流动性危机,极易造成众多投资者的财产损失。为此,商业银行法第11条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和2016年银监会等部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对上述规定进行细化,明确了网络借贷平台的禁止行为,包括不得为自身或变相为自身融资,不得直接或间接接受、归集出借人的资金等。而且,《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第1条即规定:为规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保护出借人、借款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融资需求,根据《指导意见》提出的总体要求和监管原则,依据民法通则、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网络借贷平台应当严格遵守国家金融管理法律法规,依照法律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业务,如果违反了上述禁止性规定,其行为即具有“非法性”。
对于借款人实施的非法集资活动,同样需要在国家金融管理法律中找到相应的禁止性规定,以此作为“非法性”判断的依据。通常认为,国家金融管理法律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并非单指具体法律而是法律体系;违反的是融资管理法律规定而非其他;只有明确禁止才有违法性。”事实上,金融管理既包括国家对于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的管理,也包括对于金融市场中的各类融资活动的管理,国家金融管理法律法规不仅包括商业银行法等专门法律法规,而且包括合同法等非专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P2P网络借贷本系个人利用中介机构的网络平台,将自己的资金出借给资金短缺者的商业模式,网络借贷平台具有信息中介的性质,其功能在于撮合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由借款人与不特定出借人签订借款合同。在网络借贷平台上发生的直接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范。根据合同法第199条规定:“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的精神,2016年银监会等部门《办法》对借款人的禁止行为以负面清单的方式进行了规定,包括“通过故意变换身份、虚构融资项目、夸大融资项目收益前景等形式的欺诈借款”,“同时通过多个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或者通过变换项目名称、对项目内容进行非实质性变更等方式,就同一融资项目进行重复融资”等。该案中,王某以借款人名义在网络借贷平台上虚构公司经营情况,发布虚假借款项目,显然违反了合同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应当认定为具有“非法性”。
作者:杜邈 新闻来源:正义网
声明
本平台所推送内容除署名外均来自于网络,仅供学术探讨和信息共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
标题:对方欠信用卡钱多少才算刑事案件 导语:信用卡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项便捷金融服务,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然而,信用卡套现、恶意透支等违法行为也日益猖獗。那么,对方欠信用卡钱多少才算刑事案件呢?本文将为您解答。 一、信用卡套现...
此类犯罪主要涉及两个 罪名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辩护要点总结: 1、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是民事行为,不能混淆经营投资行为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界限。此种情况又可做如下两种区分: (一) 从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纠纷,是由于借款人不能按照借款协议偿还本息而产生的特定债权债务纠纷,属于民事纠纷,由民法调整;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属于恶意的欺诈行为,骗取的金额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即...
公司推出的P2P是个人对个人小额信用贷款服务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公司平台)。是平台两端的客户,即一端有富余闲置资金的人群,另一端有信用急需资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却无法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人群。公司为他们搭建了一个服务平台。在公司平台、...
1.银行对理财资金池的法规有哪些 首先,对于理财资金池,举个例子,一家银行发行了票据类、组合类和信托类等各种期限、种类和预期年化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实际上客户购买这些产品的资金都归入银行统一的资金池,由银行相关部门运作资金池中的资金,比如购买...
阅读提示:本文所载裁判指引节选自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民间借贷纠纷审判案例指导》(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感谢原作者),并结合现行立法及司法实践,系统梳理出民间借贷纠纷审判实务中常见的49个疑难问题裁判规则,力图...
01案情简介2008年以来,王A伙同周B,利用其成立的CC股权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8亿元,其关联企业有30多家、DD投资有限公司(号称投资能源、房地产、酒店等行业投资,年收益上亿元)、GG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亿元,业务是金...
一、借款人向20人借款写了借条算非法集资吗 法律意义上的金融相关活动不包括民间借贷,向20人借款不算做非法集资。若借助媒体公示于众,筹集资金的目标为群众,目的是非法占有,手段为诈骗,数额符合要求这些条件满足时就可以被认定为非法集资犯罪。 ...
在现实生活中,非法集资的现象非常之多,以至于受害者投钱被骗后甚至还以为自己赚了一大笔的例子都有。 在现实生活中,非法集资的现象非常之多,以至于受害者投钱被骗后甚至还以为自己赚了一大笔的例子都有。作为违法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