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修改(行政诉讼法修改)

2023-06-06 03:24发布

行政诉讼法修改

第一:明确法院必须依法受理行政案件,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法律立案,有利于解决行政立案难问题。 《新法》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上述增加的内容是《旧法》中不从规定的,它明确了法院必须依法立案的法定职责。 第二、 登记立案制度及上级法院直接立案审理制度的确立,是解决立案难问题的重大举措 《新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起诉状立案登记制。五十二条规定,法院接受起诉材料后应该依法进行登记并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正。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受理。那么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正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在《新法》五十四条还规定了人民法院在七日内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书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立案、审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 第三、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有利于解决立案争议 《新法》将行政机关强制执行行为,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违法集资、非法征收征用、摊派费用,侵犯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权利,没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等行政行为纳入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可以依法起诉的行政处罚及行政许可的种类。 第四、规定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义务 《新法》第三条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也可以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由此可见,法律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法条采用了“应当”,也就是说“出庭是必须,不出庭是例外”。 第五、增加了对除规章以外的规划性文件进行审查的权利 《新法》增加了第14、66条。该两条明确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发现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认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应当转送有权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行政诉讼可跨区域管辖 《新法》增加规定,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行政诉讼胜诉难是大家普遍达成共识的。基层法院人、财、物受制于地方和行政机关,导致一些案子不能判、不好判、不敢判,行政不当干预现象严重。增加这样的规定,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法院的“地方化”问题对公正审判造成的影响,从体制层面给行政审判注入了一剂十分有效的“强心针”。 第七、明确复议机关不做复议决定后,原告可以就具体行政行为直接起诉 《新法》第二十八条增加如下规定:“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第八、明确了律师享有复制案卷材料的权利 《新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代理诉讼的律师,可以依照规定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可以向有关组织和公民调查,收集证据。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材料,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保密。相对于《旧法》,明确了律师复制证据材料的权利。 第九、进一步强调了被告的举证责任,增加了被告举证、取证的责任限制及补充证据的法定条件,确定了电子证据的合法性, 确立了行政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原则及原告举证的权利等。 《新法》第三十五条列举的证据种类中增加了电子证据,通过立法确定了电子证据在诉讼中的合法地位;第三十六条规定,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第三十七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第三十八条规定在两种情况下,法院允许被告补充证据。同时呢,在三十九条规定原告可以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第十、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由原来的三个月延长至六个月 《新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将起诉期限延长了三个月是《新法》的重大改革。不仅如此,其还规定了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当事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另外,《新法》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限仍然是两个月,且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限不受上述二个月的限制。 第十一、规定了停止或者不停止执行决定申请复议的权利 《新法》第五十八条增加了当事人对停止或者不停止执行的裁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这是赋予申请人的新权利,在以往的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中是没有的。 第十二、《新法》取消了经两次传唤拒不到庭缺席判决的规定 《新法》第六十条将原来的规定修改为,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这样的规定比较《旧法》严格了许多。 第十三、增加了行政诉讼中的简易程序 《新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了行政诉讼中的简易程序。法院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简易程序一般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普通程序的行政诉讼审理期限是三个月,四十五天审结的简易程序有利于提供审判效力。 第十四、 进一步细化了检察院对行政诉讼的监督职责,尤其强调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责。 《新法》第八十九条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旧法》仅仅很原则的规定了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责,但如何操作并未进行规定,上述的规定具有实操性。并且,对于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救济途径又增加了一条就是向最高检申请抗诉,这对于民众来说,是真真好的一个法条。 第十五、不执行法律生效判决或者裁定的,行政机关直接责任人应接受处罚 《新法》第九十二条第五款规定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该行政机关负责人予以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诉讼法修改(行政诉讼法修改十大亮点)

您好,行政诉讼法》修改后存在以下新变化 : (1)扩大受案范围 增加可提起诉讼的情形:对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等。 (2)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法院立案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3)应当登记立案 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不能当场判定的,应接收起诉状,出具书面凭证,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4)起诉期限延长到六个月 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十五部法律的决定

(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十五部法律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8年10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18年10月26日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作出修改(一)将第七条中的林业修改为林业草......

法律法规废止修改2017(2017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修改的内容有哪些)

1.2017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修改的内容有哪些 2017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没有过修改。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自施行起截至到2019年3月没有做过修改。扩展资料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出台背景: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2015年民事......

民事诉讼法修改

禁止审判员接受请客送礼, 增加公益诉讼规定 ,恶意诉讼或追刑责。 民事诉讼法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民事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规则,对及时解决民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修改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根据该决定作相应修改,并重新公布。 修改后的法律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行政诉讼法修改(行政诉讼法修改)


相关知识

    人民法院可以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根据什么的规定法院无权撤销或者改变行政法规和规)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1-08-29 16:12

    1.根据什么的规定法院无权撤销或者改变行政法规和规 你只要了解一下立法权和立法机构就可以了。立法权构成国家的主权,这通过法律来组织和调整一切。立法权,国家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第二类中制定和修改...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2-06-23 13:52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为了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国务院对取消行政许可项目及制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涉及的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经过清理,国务院决定:  一、对18部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来源:刑事辩护 时间:2022-04-20 21: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10号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总理  李克强  2019年3月2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为了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

    《劳动教养试行办法》正式废除!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5-08 11:03

    来源/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98号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总理  李克强 2018年3月19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为了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中国修改了一部法律法规(近年来,我国制定修改了哪些法律)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9 19:19

    1.近年来,我国制定修改了哪些法律 国的基本法律有哪些种类?们的国家制定了许多法律、特别是近些年,立法速度加快,每年都有不少法律、法规颁布实行。对法律种类的划分,可以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如:从法律的文字表现形式方面划分,可分为成文...

    刑事诉讼法修改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09-26 14:00

    一、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程序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行使辩护权的重要制度。新《刑事诉讼法》重点完善了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法律地位和作用的规定。   现行《刑事诉讼法》第33条、第96条规定,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

    来源:刑事辩护 时间:2022-04-20 21:1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 (2019年4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作出修改将第...

    我国行政有哪些法律法规(中国现行行政法规有哪些)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2-07-13 15:11

    1.中国现行行政法规有哪些 中国现行行政法规有: ·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 (2014-02-27)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46号) (2014-02-03) · 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

    民事诉讼法修改(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条文对照表)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04:4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