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2023-06-06 03:23发布

民法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

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身份平等是特权的对立物,是指不论其自然条件和社会处境如何,其法律资格亦即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

    二、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的实质,就是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其内容应该包括自己行为和自己责任两个方面。自己行为,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参与民事活动,以及参与的内容、行为方式等;自己责任,即民事主体要对自己参与民事活动所导致的结果负担责任。

    三、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民事主体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摩擦时,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均衡来平衡双方的利益。因此,公平原则是一条法律适用的原则,即当民法规范缺乏规定时,可以根据公平原则来变动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公平原则又是一条司法原则,即法官的司法判决要做到公平合理,当法律缺乏规定时,应根据公平原则作出合理的判决。

    四、诚实信用原则

所谓诚实信用,其本意是要求按照市场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缔约时,诚实并不欺不诈;在缔约后,守信用并自觉履行。如果说任何自由都是受制约的自由,那么诚实信用应是题中之义。然而,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昭示:无论法律多么严谨,也无法限制复杂多变的市场制度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总会表现出某种局限性。民法规定该原则,使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中,能主动干预民事活动,调整当事人利益摩擦,使民事法律关系符合正义的要求;另一方面,法院可根据该原则作出司法解释,填补法律的漏洞。由于该原则位阶高、不确定性强,用而不当也可能会成为司法专横的工具,对该原则的运用,必须与其他原则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对于如何判断权利滥用,民法通则及相关民事法律规定,民事活动首先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及习惯,行使权利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观察、处理民法问题的)

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平等原则、自愿原则...

法律法规理解诚信(有关于诚信的法律法规)

1.有关于诚信的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三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

法律援助民法案例(浅析法律援助)

1、李某与刘某之间形成的买卖合同应为可撤销的合同。  因为李某不知些花瓶的价格,而刘某作为古董收藏爱好者肯定要比李某的经验丰富的多,所以此合同应为显失公平的产物。  我国民法中明确规定:一方利用另一方经验不足而签订的使另一方有重大损失的合同为可撤销的合同。  所以,此合同应撤销。     2、李某不能要求王某退还花瓶。  因为王某的对花瓶的所有权适用于善意取得。     3、判令刘某赔偿李某的损失249000元。     4、 在该案当中,刘某违反了民法中的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  在他......

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相关知识

    民法通则与民法总则法律法规对照表(民法通则126条对应民法总则多少条)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30 09:08

    1.民法通则126条对应民法总则多少条 《民法通则》中关于侵权的民事责任(含第126条),在《民法总则》中不再专门作出规定,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侵权责任法》的第85条中。一、《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 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

    民法和刑法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20:40

    民法和刑法的区别是什么民法是调整作为民事主题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自然人、法人、其他非法人组织只有以民事主体的面目参与社会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才由民法调整。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

    民法中遗失物取回原则是什么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9 01:28

    一、遗失物的概念 遗失物指非基于遗失人的意志而暂时丧失占有的物,遗失物只能是动产,遗失物的拾得属于事实行为,不以拾得人有行为能力为必要。遗失物只能是动产,不动产不存在遗失的问题。遗失物也不是无主财产,只不过是所有人丧失了对于物的占有,不为任...

    法律手段个性化分期 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多少年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3-06-06 22:28

    民法基本原则的立法规范功能是指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立法中的指导作用和约束力。民事立法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没有一定的原则,民事立法就难以准确反映立法目的,实现立法目的。在民事立法过程中,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则具有重要...

    《民法典》总则篇的法律规定及亮点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6 18:07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部法典,民法典从编纂到颁行都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我国民法体系进入新的阶段,我国公民民事权利保护开启新的征程。 新编纂的民法典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

    《民法典》合同编的“绿色原则”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1-08-25 21:27

    合同法是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市场交易的基本法律,它涉及生产、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最具代表性的私法制度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之契约规则的主体部分,在社会经济尤其商事交易中发挥着重要而基础的作用。 ...

    民法典下居住权性质与设立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9 12:05

    早在2001年,居住权一词就已在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中出现,但居住权始终未被定性为物权,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 但自《民法典》出台以来,居住权作为一个重大的新增亮点,被正式确定为物权中的用益物权,开始...

    破产撤销权研究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01:42

    关键词:破产撤销权/破产无效行为/欺诈行为/偏袒性清偿行为内容提要:撤销权作为体现破产法公平原则的一项关键制度,在保障破产立法宗旨实现、维护诚实信用原则、纠正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各国破产立法所重视。我国...

    民法典物权编的主要变化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7 17:04

    《民法典》作为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法典时代”。 其中,《民法典》物权编受到广泛关注,从安家置业、物业邻里、大小物件归属、各类土...

    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9 03:2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制度解释》)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我们知道,先前我国存在一部《担保法》及《担保法解释》,但是《民法典》颁行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