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维权公益诉讼的损害赔偿之路 有多远?公益诉讼在我国是舶来品,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后的一大亮点,是吸收了我国民事诉讼中10多年来公益诉讼实践,力排众议,将环境和消费两类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入法。然而,由于规定较为粗略,司法实践中操作起来颇为困难,在相关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构建和落地实施中,由谁诉和如何诉一直是立法界和司法界无比纠结而又无法回避的两大命题。仅拿消费领域来说,2013年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2016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赋......
9日下午,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有关惩罚性赔偿公益诉讼专家论证会。据悉,2014年新《消法》正式实施以来,全国消协组织积极履职,针对一些侵害众多不特定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提起公益诉讼,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这次论证会议旨在结合消协组织公益诉讼实践,研究和推动惩罚性赔偿公益诉讼,促进巨额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落地;研究和探索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基金,更好推进消费维权事业;研究和推动公益诉讼诉讼费减免,降低消协组织提起公益诉讼成本,以更好发挥和提升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效能,打击严重损害不特定多数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
一、民事公益诉讼 民事公益诉讼就是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进行的公益诉讼。国务院2005年12月通过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但对公益诉讼的内涵与外延,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一般认为,公益诉讼是特定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相关公民根据法律规定,针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出请求,由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追究违法行为并藉此捍卫公共利益的一种法律制度。 二、特点 与一般民事诉讼相比,民事公益诉讼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其一,设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法律秩序、保护......
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是公益诉讼的原告 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问题是公益诉讼制度中的基础性问题。从我国的现行管理体制和减少滥诉风险的角度看,为了使公益诉讼制度既能在我国适度开展,同时又能有序进行,目前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不宜过宽。《...
环保法第五十八条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
9月5日,全国首例在线审理的互联网民事公益诉讼案在浙江省杭州市互联网法院进行一审在线宣判,判决两微商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赔偿公共利益损失61万余元。 据了解,该案不仅是全国首例在线审理的互联网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还是自今年5月《中共中央...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检察院、公民及社会组织认为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违法,侵害了公共利益或有侵害之虞时,虽与自己无直接利害关系,但为维护公益,而向特定机关提出起诉请求,并由特定机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1] 行政公益诉讼形式在中国目...
公益诉讼通常指国家、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以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通过法院依法审理,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回复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制度。根据诉讼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上的公益诉讼。广义上的公益诉讼包括所有维...
经济公益诉讼的含义: 指被诉行为侵害了或危及到社会性的经济公益,一般并不直接损害原告私人的利益。在单纯私人利益直接受损害的情形下,只需诉诸传统的诉讼手段即可处理,个人作为自身利益的最大维护者,理应且非常自觉地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般是可以的,但是涉及国家、集体与第三人利益的法院有权不予同意。参考如下: 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但是仅有一个条文规定。该法第五十五条: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以向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公益诉讼,是指众多且不特定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主体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提...
【摘要】传统的诉权理论对原告资格的限制使环境公益的司法保护呈现出极大的不足,而我国现行的环境公益诉讼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在对环境公益诉讼进行基础理论阐释和对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
为进一步做好消费维权工作,加快推进公益诉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18年3月30日,自治区消协与律师团共同就近期较为集中的群体性投诉及公益诉讼工作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并为部分消费者代表面对面解答了问题,提供了法律帮助。 会上,各位律师对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