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侦查与隐私权保护

2023-06-06 10:53发布

技术侦查与隐私权保护

技术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技术侦查部门实施的记录监控、行踪监控、通信监控、场所监控等措施。

技术侦查适用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与犯罪活动直接关联的人员。

技术侦查的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并非任何类型的犯罪都可以适用。《刑诉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了适用的范围,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六十三条,还增加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暴力犯罪;集团性、系列性、跨区域性重大犯罪案件;利用电信、计算机网络、寄递渠道等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以及针对计算机网络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依法可能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技术侦查手段很多,以科技定位侦查为例,主要分四种类型,一是基站定位,通过调取基站信息,分析行为人行踪;二是内置GPS定位,通过侵入侦查对象的手机、车辆的内置GPS,监控、收集相关位置信息;三是视频定位,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对人和车辆进行定位;四是GPS追踪定位,通过安装GPS追踪器监控嫌疑人的行踪。

争议最大的是GPS追踪定位,原因有三,一是侦查机关针对特定目标的监控,时间长短、监控范围等都由侦查机关自由裁量;二是GPS启动节点、实施方式以及持续时间,均无人监督,可能处于失控状态;三是GPS侦查获取的位置信息作为侦查线索,几乎处于暗箱操作状态。

侦查取证从实时取证转向事后取证,降低了侦查人员的取证成本,提高了办案效率,也使公民的隐私权面临侵犯风险,需要评估和平衡公共安全与隐私权之间的关系。虽然《刑诉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都对启动技术侦查规定了严格的条件,但实践中并未得到严格适用。

比如盗窃案件中,对被盗车辆采取的行踪监控并向法庭提交行车轨迹图,并调取了基站信息。但是,案件并不属于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案件,且刑期不在7年以上。公安机关违法超范围使用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证据,本应因证据收集程序违反,不应被作为定案的根据,但法院将这些证据作为定案的根据,作出有罪判决。

两高《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个人行踪纳入刑法保护的范围,《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将个人行踪规定为严格规范的“敏感个人信息”,但是《刑诉法》中对的个人信息权利属性不明确。与人身、住宅、财产等权利不同,似乎个人敏感信息不必然属于《刑诉法》所保护的隐私权的范畴。

而个人信息通常由信息收集行为和信息分析行为两个阶段组成,处于不同阶段,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也存在差异。

信息收集阶段,不涉及信息的整合和分析,不满足持续性和全面性的要求,属于任意侦查,即符合《刑诉法》第一百五十条第三款的规定。比如,侦查人员为了防止嫌疑人逃脱,通过视频监控、手机定位、追踪器定位等方式进行监控和视频回查。

信息分析阶段,通过对目标行踪信息进行全时段、全方位的收集,并利用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掌握侦查对象的个人喜好、生活习性等隐私信息,该行为对公民信息形成全面、持续的收集和深入的分析,属于强制侦查,有侵犯隐私的高度风险,需要严格地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对象、范围进行严格审查。

信息分析又分调取式分析和入侵式分析,调取式分析主要是侦查人员从通讯服务公司、公共视频系统等数据库中所存储的过往信息进行调取分析;入侵式分析是侦查人员入侵对象的手机、车辆等物品以收集更为最完整的信息。显然,入侵式分析获取的位置信息具有隐私性。

科技给社会带来便利,也给个人隐私的保护带来新的考验,立法应寻找个人法益与社会法益的平衡点。


相关知识

    不违法可以对他手机定位吗(手机不允许别人定位)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00:03

    手机定位属于技术措施,适用刑事侦查技术措施规定。   附:《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八条 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

    关于大数据使用的法律法规(如何应对云计算大数据带来的法律问题)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6 22:55

    1.如何应对云计算大数据带来的法律问题 (1)法律的技术本质是约束人的行为尺度,而人的行为尺度是由所使用的工具决定的,所以当法律专家分析一个新问题时,先确定当事人所使用的工具。如果是传统的工具,则可以直接使用传统的法律思维,如果是创新的工具...

    监控室擅自离守法律法规公民的权利(私自安装监控监视受害人对于法律如何审判有证据)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3:47

    1.私自安装监控监视受害人 对于法律如何审判 有证据 监视居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的一种具有 中国 特色的强制措施。其强制力介于刑事拘留,取保候审之间,具有其独特的法律地位。监视居住是刑事诉讼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强制措施,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

    网络发达的今天怎么保护隐私

    来源:侵权损害 时间:2022-04-20 13:09

    网络发达的今天应当如何保护隐私 我国大数据应用面临着数据资源难以开放共享、数据安全和隐私急需保护、大数据技术创新人才不足等诸多挑战,其中个人隐私如何保护,是大众最为关注的问题。 事实上,真正好用的大数据技术,应该是用加工实现增值,用分析来...

    能采用技术侦查措施的案件有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6-14 11:10

    在侦查过程中为了查明案情,可以经一定级别的公安机关批准对案件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只有符合规定的案件才能经批准后采取相关技术措施。 刑事侦查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

    网络侵权如何维权

    来源:侵权损害 时间:2021-08-29 03:27

    一、遇到网络侵权如何维权 1、公民如遇到网络诽谤,可保存相关证据材料后向辖区公安机关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在此期间,报案人可向受案单位咨询办理情况。 2、新规中被转发500次或点击5000次是以实际点击为准,相关统计情况...

    微信聊天记录监控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11:08

    不能,但是特殊情况可以。具体分析: (一)通常情况下,我们每一个公民对自己的个人通信信息享有隐私权,享有不受他人干涉以及不被他人或公众皆知的权利。 (二)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如果微信聊天的内容涉及刑事案件,特别是有关重要的刑事案件的侦查线...

    大数据金融法律法规(国家关于互联网金融有哪些法律规定)

    来源:经济纠纷 时间:2022-04-20 13:01

    1.国家关于互联网金融有哪些法律规定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

    技术侦查措施包括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6-13 11:36

    在侦查过程中为了查明案情,可以经一定级别的公安机关批准对案件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事侦查中的技术侦查措施主要是指以下4种技术手段: 1、记录监控; 对有关的历史记录进行监控。 2、行踪监控; 对行动...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及隐私,企业应该怎么做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2:13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标志着我国民法体系化整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