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
法院发现王某对借款发生及交付经过的陈述存在诸多疑点,并依据赵某的申请,请调取了公安机关的询问笔录,最终,法院判决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
律师点睛:
民间借贷的虚假诉讼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原被告相互串通,出于分家析产、拆迁补助、逃避债务等不正当目的进行诉讼;另一种是原告虚构借款事实以骗取法院的判决从而获取不正当利益。前一种虚假诉讼俗称“手拉手”,原被告的主要目的是损害第三人或者多个被告中的一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原告与被告或者部分被告在诉讼中表现的很配合,缺乏激烈的对抗性,而且很容易达成调解。后一种虚假诉讼原告一般都能够提交一些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关系的证据,如借条、欠条等。在款项交付上,一般表现为原告方对现金交付过程的陈述,而缺乏证明款项交付的有力证据,如银行转账凭证。
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对于可能涉及虚假诉讼或者当事人主张案件系虚假诉讼的,应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当事人主张系虚假诉讼时,应当向法庭积极、全面陈述事情经过,提交相关证据予以证明。比如,本案例中的被告主张借条是在被胁迫的状态下书写的,并提供了公安局报警信息与询问笔录,法院在查清楚上述事实的情况下改判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及时保护了被告方的合法权益。
由此,我们奉劝对于企图通过司法程序追求不正当利益的当事人,请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自己的诚信,否则,将因为自己的一时贪念受到司法机关的严肃处罚。
▌最高法观点:观点一:当事人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借贷关系真实存在,且借贷双方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和人员混同等情形,法院可以认定当事人双方构成恶意串通,意图通过虚假诉讼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上海欧宝公司与辽宁特莱维公司企业借贷纠纷案案例要旨...
行为人在与他人存在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情况下,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篡改部分案件事实,骗取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的行为,即所谓部分篡改型行为不构成虚假诉讼罪。但部分篡改型虚假诉讼行为中的手段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相关规定定性处理。行为人在...
民间借贷涉嫌虚假诉讼认定的10个法律要点最高法观点观点一:当事人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借贷系真实存在,且借贷双方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和人员混同等情形,法院可以认定当事人双方构成恶意串通意图通过虚假诉讼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上海欧宝公司与辽宁...
实践中,债务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债权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般会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裁判机构确认此种恶意串通行为无效,那么,何为恶意串通?在具体案例中应如何准确识别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恶意串...
实践中,债务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债权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般会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裁判机构确认此种恶意串通行为无效,那么,何为恶意串通?在具体案例中应如何准确识别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恶意串通行...
虚假民间借贷诉讼是指当事人为了获取非法利益,通过采取恶意串通,捏造事实、伪造变造证据、虚构法律关系等方式提起民间借贷民事诉讼,意图使人民法院作出错误裁判和执行,侵害第三人、集体或者国家利益的行为。 在虚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已自2018年1月18日起施行,为依法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正在审理的一审、二审案...
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四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经2019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现将广州乙置业公司等骗取支付令执行虚假诉讼监...
虚假诉讼是行为人因利益驱动而采用虚拟的事实、虚拟的法律关系而提起的诉讼,假用法律程序的调整来达到损害他人权利或公共利益、实现自我不当利益的恶意诉讼行为。对于虚假诉讼行为的处罚是有法律规定的,但对于虚假诉讼的认定,尚未见权威解释或认定标准。最...
虚假诉讼是行为人因利益驱动而采用虚拟的事实、虚拟的法律关系而提起的诉讼,假用法律程序的调整来达到损害他人权利或公共利益、实现自我不当利益的恶意诉讼行为。对于虚假诉讼行为的处罚是有法律规定的,但对于虚假诉讼的认定,尚未见权威解释或认定标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