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时效有以下几种规定:
第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间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
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
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
起诉期限:
(1)一般起诉期限
①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解释】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提起诉讼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②经过复议的:不服复议决定的,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或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自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起诉期限的计算
①一般起算日: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
②行政机关未告知当事人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知道或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最长保护期为2年,起诉期限仍为6个月)
③当事人不知道行政行为内容的: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
对涉及不动产的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最长保护期为20年或5年,起诉期限仍为6个月)
(3)起诉期限的延长(《行政诉讼法》第48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提示】如,被限制人身自由。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提示】如,生病、交通阻碍、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尚未确定。
展开全部
一般是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
《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第四十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一、行政诉讼管辖异议时,被告举证期限应这样确定 无论当事人是否提出管辖异议,被告都应当依照法定期限向法院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即收到法院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法院提供证据。 二、这样确定的原因 1、由于行政诉讼是以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为核心的诉讼,因此,在行政诉讼中,被告不仅要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和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依据,而且应通过其向法院提供的材料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此外,为了提高行政诉讼效益,实现程序公正,《行政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
《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起诉期限:(1)一般起诉期限①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解释】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提起诉讼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提......
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应当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赔偿为前置条件,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赔偿请求时效为2年,即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2年内有权向行政机关申请赔偿。如果行政机关在法定期限内(一般为两个月)未作出答复,赔偿请求人可以在期限界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如果行政机关作出答复,赔偿请求人对答复不满意,赔偿请求人可以在收到答复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行政判决赔偿逾期执行是否计算迟延履行利息。依什么法一、迟延履行利息的性质迟延履行利息应为迟延履行的法律......
如何申请做人民陪审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符合条件的公民是可以向司法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申请成为陪审员的,经司法行政机关会同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进行资格审查,确定人民陪审员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十一条因审判活动需要,可以...
在行政执法中,经常遇到行政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不履行罚决定的情况。《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行政处罚是具体行政行为的一...
权利人在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起诉的,人民法院仍应予以受理,不得以诉讼时效届满为由不予受理。因为人民法院在受理之后才能查明诉讼时效是否届满。当然,如果有人民法院受理后查明没有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则依法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人民法院查明权利...
法院起诉经济纠纷怎么处理 法院起诉经济纠纷怎么处理?法院判处拘留了应该怎么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之规定,经济纠纷犯罪实行诉讼程序处理。虽然经济纠纷实行刑事案件的处理程序,但应根据本案的具体情况,将刑事案件和经...
侵权行为不管是行政事实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都必须先向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在超出法定期限不予赔偿的,可以单独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行政赔偿案件,因法院延期判决,增加的损失谁负责这要看判决书来定了。如果是法院造成的损失,可要求国家赔偿...
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如何确定《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权利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自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起诉权利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 但自知道或者应当知...
(1)知道行政行为内容 诉权或诉期,3个月。 (2)知道行政行为内容— 不知道诉权或诉期,2年(3)不知道内容,当然也不知道诉权或诉期,不动产20年,动产5年。如何理解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 行政诉讼是有期限的,根据不同类型的行政诉讼案件,法律...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2条的规定,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处罚前已经采取了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应该折抵。限制人身自由一日,折抵行政拘留一日。 2、行政拘留时间的计算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